「台灣新聞比深圳新聞少!」香港國安法4周年,台灣新聞如何在香港媒體上「消失」?

2024-07-02 22:24

? 人氣

他指出,儘管不同媒體因機構老闆風格和市場因素等,在處理台灣新聞時的自我審查仍有程度之別,但總體而言不會距離官方立場很遠。「以前的合理是指新聞操作上的合理,但現在的合理是指政治正確上的合理。」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平衡」報導與發稿時間:不得不兼顧「政治正確」

無論是主流媒體還是網絡媒體,現時香港記者都不得不兼顧「政治正確」。

在廣播機構任職的資深記者立之(化名)說,他至今仍按照一貫編採原則處理台灣新聞,重要消息從不遺漏,但會在寫法上「戴頭盔」(保護自己),比如早前賴清德回應「台獨22條」的說法,他照樣引述,但就在最後一段加入大陸國台辦的回應。

中國國務院台辦新聞發言人陳斌華(左一)和其他司法部門發言人在北京的人民法院發佈會上(資料照片)。
Getty Images
中國國務院台辦新聞發言人陳斌華(左一)和其他司法部門發言人在北京的人民法院發佈會上(資料照片)。

「就算當日北京沒有回應,也要找出官方最近期的說法,總之一定不能只有台灣那邊,看上去要平衡,以免給人留話柄。」他對BBC中文說。「要這樣自我審查也沒辦法,但我個人的底線是,我不會因為加了北京的回應,就刪減台灣方面的篇幅。」

前香港記協主席陳朗升目前在網媒《Channel C》任職多媒體製作主任,他說作為編輯,審閲記者稿件時也採取相同做法,沒加入北京說法就不會發稿,非常謹慎。

「這樣做會令文章變得不倫不類,稿件的質素和可讀性會降低,但總好過完全不寫——對於現在香港的新聞工作者,可以寫就寫,無法直接寫就找新方法寫。」

但此方法似乎不適用於公營廣播機構香港電台。自2021年港府空降政務官出身的李百全為廣播處長,大幅抽起節目及整頓新聞部,該台被指全面「官媒化」,特別在外交和台灣議題上幾乎完全跟隨北京口徑。

據記者觀察,2023年4月麥卡錫與蔡英文會面、2024年5月20日賴清德就職,這些登上國際頭條的台灣新聞,香港電台在發生的當下隻字不提,遲至中國外交部及國台辦發稿抨擊,才報導北京的官方立場。

而在今年初的台灣大選,國民黨候選人侯友宜和民眾黨柯文哲分別於晚上8點前後宣佈落敗,民進黨賴清德8點半發表勝選宣言,但香港電台直到晚上11點才發即時新聞。

賴清德宣佈勝選後,部分香港媒體一反慣例,沒有即時發稿
Getty Images
賴清德宣佈勝選後,部分香港媒體一反慣例,沒有即時發稿。

傳播學者李立峯教授說:「正常新聞媒體的運作都是搶快,以往香港媒體傍晚七、八點知導其中一方認輸,就會立即報導選舉結果,但今年個別媒體很晚才發稿,給人一種印象是要等大陸官方的說法。」

他認為,「等官方口徑」的現象越趨明顯,情況就如同歐盟或美國政府發表報告批評中國人權狀況,香港媒體以前會直接報導,現在會等外交部發聲明反駁後才出稿,「在壓力之下要達到所謂的平衡」。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