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蔡英文為中華民國減壽,賴清德槓掉中研院前世

2024-07-04 07:20

? 人氣

中研院的脊樑與國運共成長,不是「學術同樂會」

一九五八年,蔣介石在院士面前大談反共抗俄論,六十六年後,賴清德與院士大談「兩國論」,權力者的面貌如此相似,不過,當年有堅定學術自由獨立的胡適,如今只有推出「院士行為準則」的中研院,兩相對照,能不讓人浩嘆?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不問前世的中研院,計較的是榮譽職而無薪給的院士有沒有中華民國(台灣)國籍,這樣的計較不能說錯,畢竟還有「名譽(海外)院士」可以包容擁有雙重國籍,甚至外國籍的重量級學者,只是既要計較國籍却又優待高薪的院士兼院長可以擁有外國籍,這不矛盾嗎?行為準則中還要求院士學術研究不得抄襲造假竄改等不當行為,在各領域活動中不得有歧視騷擾霸凌等,這些「理當如此」的基本學術倫理,甚至基本人品,却要明文界定,中研院士成了被管理的學生,委實好笑,院士們却也不以為怪。

行為一準則中還有一條,院士提出個人觀點與建議時,應避免讓外界誤會是中研院立場,只有院會會議、評議會決議或推派,以及院長授權,才能代表中研院發表報告及陳述觀點,院士吳玉山解釋,這是參考美國國家科學院的規定,鼓勵院士建言,但不能以為是代表中研院發言;院士是終身榮譽職,院士不論對學術或對國是、時局發表看法,都是個人之見,但不因為他發表不同的言論而「暫時失去」院士身份,多此一條,不知是鼓勵還是限制院士發言?或者只是撇清院士發言爭議與中研院無關的安全閥?

會有這樣的「行為準則」,或許只能說過去多年,從「卡台大校長」卡出自己的爭議、護航真偽難辨的總統博士論文、乃至每遇大選就有院士競相表態站隊有關,「大師之後再無大師」的中研院,像畫下一道分水嶺,「南港院區」的中研院還是那個仰之彌高的學術殿堂嗎?這個問號,不是賴清德槓掉中研院的前世就能解答,能決定要不要留下集艱難與輝煌於史頁的,只有中研院自己。

喜歡這篇文章嗎?

主筆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