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20屆三中全會今(15)日於北京登場,會議期間排定4天至18日閉幕。按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通報,本次三中全會將審議《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稿。特別的是,本次三中全會是中共改革開放後40年來最晚召開的一次,背後有何政治意涵?又對未來的中國和地緣政治帶來什麼影響?一文帶讀者看懂這場中共政治盛事。
什麼是「三中全會」?
「三中全會」是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第3次全體會議的簡稱。中國共產黨全國代表大會每5年舉行一次,中央委員會每屆任期5年。中央委員會全體會議由中央政治局召集,每年至少舉行一次,一次以一個議題為主。在全國代表大會閉會期間,中央委員會執行全國代表大會的決議,領導黨的全部工作,對外代表中國共產黨。
中國共產黨第20次全國代表大會(中共20大)於2022年10月16日至22日在北京召開,隨後於同年10月23日舉行一中全會,選舉產生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二中全會則於2023年2月26日至28日舉行,審議通過了擬向14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推薦的國家機構領導人員人選建議名單,以及擬向全國政協14屆一次會議推薦的全國政協領導人員人選建議名單;審議通過了《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
中共自11屆三中全會之後,歷屆三中全會往往選在每屆全國黨代會的次年9月到12月召開。只有兩次例外,一次是1984年10月召開的12屆三中全會,與12大相隔2年;另一次是2018年的19屆三中全會,在19大的次年2月召開。20屆三中全會「姍姍來遲」,是過去40年來最晚召開的一次。
「三中全會」有何重要議程?
首先,中共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員會報告工作。其次,重點研究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問題。再者,審議《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稿。
如何理解「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外界稱為「兩步走」戰略: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是繼續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到2035年,全面建成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為到本世紀中葉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奠定堅實基礎。
歷屆「三中全會」都做成了什麼決定?
1978年11屆三中全會: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中共11屆三中全會召開,批判了「兩個凡是」的錯誤方針,充分肯定必須完整地、精準地掌握毛澤東思想的科學體系,高度評價關於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問題的討論;果斷地停止使用「以階級鬥爭為綱」的口號,作出把黨和國家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決定健全黨的民主集中制,加強黨的領導機構,成立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選舉陳雲為中央紀委第一書記。全會標誌著中國共產黨重新確立了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和組織路線,實現新中國成立以來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轉折,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