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題材喊得震天價響,但有多少業者可以分到一杯羹呢?根據中華經濟研究院最新調查,全體製造業超過四分之三表示公司並無提供相關產品,也未規劃研發、生產或進入相關產品、市場或供應鏈,只有大約1成業者已經產出且進行銷售相關AI產品。
中經院今(26)日公布2024上半年台灣採購經理人營運展望調查,除了例行關注企業營運、利潤率與產能狀況,預估下半年營收、採購價格與利潤率表現,本次特別針對AI議題增加問項,結果發現僅少部分業者投入其中。
多少業者打入AI供應鏈?
根據2024上半年調查顯示,全體製造業受訪者約有75.1%表示公司無提供相關產品,也未規劃研發、生產或進入相關產品、市場或供應鏈,24.9%製造業者回報產品「已經參與」AI供應鏈或正「規劃準備」研發AI產品並進入相關供應鏈。其中,僅有10.43%製造業者已經產出且已進行銷售相關AI產品。
回報產品「已經參與」AI供應鏈或正「規劃準備」進入相關供應鏈的業者中,41.9%仍在「研發設計產品中」、16.2%「已完成研發但仍未量產」,41.9%已產出且已進行銷售」。
非製造業方面,24.8%業者「已經參與」或「規劃準備」提供相關產品服務。其中,服務、產品與研發銷售進度為「研發設計服務或產品中」者占比約48.2%,另有21.4%「規劃完成但尚未銷售服務」,30.4%「已銷售相關服務」。
至於AI產品的商機有多大?製造業受訪者中,約有49.8%回報有評估、規劃或已導入AI相關技術應用於公司營運,目前進度分別為「規劃評估中,尚未導入」(61.3%)、「導入中」(22.6%)、「導入完成,但未見成效」(0.8%)、「導入完成,已見成效」(2.4%)及「已導入,且持續導入新AI技術與運用」(12.9%)。
超過半數製造業 沒有規劃導入AI技術
觀察製造業導入AI主因,「優化營運流程」(61.3%)是最重要因素,其次為「提升營運效率」(58.1%)與「節省人力成本」(50.8%)。
然而,也有超過半數(50.2%)製造業回報完全沒有規劃、評估和導入AI相關技術,主要原因為「無相關需求」(63.2%),其次依序為「對相關技術不了解」(34.4%)、「成本太高」(23.2%)和「技術門檻太高」(14.4%)。
非製造業受訪者中,約有54.9%回報有評估、規劃或已導入AI相關技術應用於公司營運,目前進度分別為「規劃評估中,尚未導入」(57.3%)、「導入中」(25.8%)、「導入完成,但未見成效」(2.4%)、「導入完成,已見成效」(3.2%)和「已導入,且持續導入新AI技術與運用」(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