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淑娟專欄:三件事沒說清楚 觀塘案應退回經濟部重新檢討

2018-10-02 06:30

? 人氣

生態毀了就一去不回,區位、能源卻有其他選擇,擺在眼前也的確有其他方案,如果民進黨是一個重視生態環境的政黨,該做的選擇是如何在保有台灣僅存不多的自然海岸、保護珍貴藻礁的前提下,去實現能源政策。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工業區再縮小面積 未來會以環差變更擴大?

觀塘工業區(港)並非只為了興建三接站而建,原方案最早提出的工業區232公頃中,還包括石化品區、水泥砂石區,被質疑開發會破壞藻礁之後,中油縮減面積的速度及程度都令人傻眼,這反而曝露出先通過日後再說的意圖。

今年1月中油提出迴避替代方案,從232公頃降到37公頃。上次環評大會再減到23公頃,氣化區11公頃、管線聯通區3公頃不做,但工業港外海2座儲槽及部分氣化設施,將另案環評,通過就做。至於工業港則未修正。

但這些所謂減少面積,計算標準是什麼、能不能供應所需的天然氣?鄭明修說:「縮減規模現在碼頭2席,我問台電高層2席夠不夠?他說當然不夠,我會沒有氣。所以這個方案有頭過身就過、未來再環差變更的嫌疑。」

工業區各方案變更對照表。
工業區各方案變更對照表。
工業港各方案對照表。
工業港各方案對照表。

建港讓生態更豐富?曾文生誤導大潭電廠突堤因果

而上次會議爭議最大的是中油說「建港會讓生態更豐富」,並說全世界有38座天然氣接收站,並未影響當地生態,但卻沒有提出任何佐證說明。

至於建港後對海岸地形變遷影響,由成大水工所模擬,G2建港前有很多淤沙,建港後因為有海堤,淤沙量減少。地調所則出示一張1992年拍的照片,指當時的觀新海岸都是沙,2008年都是藻礁,並指大潭電廠蓋之前藻礁被沙蓋住,突堤蓋出去把沙帶走了,藻礁露出來,生物多樣性馬上就發展出來。

經濟部次長曾文生接著說:生態是一個演變的過程,因為突堤蓋起來,看到以前埋的藻礁裸露出來,現在藻礁上發現柴山多杯孔珊瑚,是一個新形成,以前沒發現。…我們試想一個沙灘剛形成一個珍貴生態例如柴山多杯孔珊瑚,如果遇到極端氣候或很大的颱風,海岸造成傷害或影響時,對現在存在的生態是絕對負面的狀況嗎,會不會可能反而是一種緩解的效果?」

20180926-經濟部次長曾文生26日出席「中油觀塘案環評大會」。(顏麟宇攝)
經濟部次長曾文生出席「中油觀塘案環評大會」。(顏麟宇攝)

鄭明修認為以上說法嚴重誤導,並提到公視柯金源導演1998在現地空拍的影片。在柯金源所著「台灣30年環境變遷全紀錄」書中是這麼描述的:

「1998年大潭電廠的冷卻水進水口工程,直接在藻礁區開挖,因導流堤形成海岸突堤效應,造成進水口與出水口之間的藻礁區被泥沙全面覆蓋。當2001年入水口工程完工之後,觀新海岸嚴重侵蝕,最大後退距進超過100公尺,須以石塊蛇籠與消波塊防護海岸。原本被沙埋的藻礁就露出來了。」

這段話可以反駁曾文生的說法扭曲了突堤效應的因果,也錯誤詮釋藻礁與柴山多杯孔珊瑚生育地的演變,更誤導建港與凸堤工程可以保護藻礁。因為,大潭電廠在蓋進水口工程時,就先大量破壞藻礁生長環境,興建完成之後,導致他的南方海岸嚴重侵蝕,海堤下的沙岸不見了,國土也消失了,雖然幾百年前的藻礁地質顯露出來了,但不是活的藻礁。況且,到目前為止,也沒有任何一個研究,可以證明因為突堤效應可以讓藻礁長得更好。

綜上,中油至少還有以上三件事說不清楚,而要釐清這三件事,需要確實的研究證據,也因此今年七月專案小組初審才會建議退回經濟部重新檢討。檢討的方向很多,並不是非黑即白,不然就觀塘、不然就台北港二選一。

還包括前文提到五個接收站的可能支援及替代關係,也包括重新檢討能源配比,畢竟現在有相當多公家、民間各種電廠同時在環評,能源局應該做一個整合報告,也許在調整過後發現,第三接收站不用蓋了也說不定。

而既然專案小組委員花這麼多時間審查,已建議退回經濟部重新檢討,基於尊重專業,明天環評大會做出最恰當的結論,就是維持原議退回經濟部重新檢討。

*作者為獨立記者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