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育梅專文:我的俄羅斯藝術家朋友 Elena Bolotskikh

2024-08-25 05:30

? 人氣

有人認為戈爾巴喬夫的改革計劃太激進,某些計畫造成內部矛盾;有些正在進行的新聯盟條約,因中央權力分散給各加盟共和國政府,加速蘇聯解體引起很多人的不安。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Elena發現時任蘇聯加盟共和國總統的鮑里斯‧葉爾欽在政變結束三天后簽署總統令,宣布蘇聯共產黨解散,但是政變之後,除了造成嚴重的經濟和政治危機外,對藝術家也有嚴苛要求,規定是藝術家聯盟的成員才能以藝術家的身份生存。 如果不是會員,就不是正式的藝術家。 不能租用工作室空間,買不到藝術用品,可能會因沒有工作而被拘捕。

八月政變那年,他們的小天使瑪麗亞剛好滿周歲,而挪威薩爾普斯堡文化博物館(Cultural Museum  Sarpsborg ),和西雅圖Frye Museum等幾家畫廊、分別為他們舉辦畫展。

他們周圍一些藝術家朋友分別遠離俄羅斯投奔美國,在紐約、舊金山等地繼續創作及發揚蘇聯的「Sots art」精神。

Elena和Alexander經過一番深思考慮,也為了給小瑪麗亞一個自由發展的環境,他們決定接受畫廊建議以「特殊人才身分」向美國移民局申請移民。

1991年12月25日全世界通過電視轉播,看到克里姆林宮旗桿上蘇聯鐮刀斧頭國旗,換成俄羅斯的三色旗,宣告世界成立最早,規模最大,實力最強的共產主義國家已成為歷史;Elena和Alexander及小瑪麗亞已經在西雅圖定居,並展開新的生活。

西雅圖的新生

Alexander Milkhailenko 1992年參加西雅圖的個人藝術展
Alexander Milkhailenko 1992年參加西雅圖的個人藝術展

1992 年的新年後,Elena幾乎每個月至少有兩次的大大小小藝術展,華盛頓州各地畫廊也分別為他們舉辦聯合展或個人展。Elena說Alexander到了美國之後,還是一樣的喜歡安靜,水彩畫的人和動物走抽象路線;呈現純淨般的心靈。

Alexander Milkhailenko 畫作
Alexander Milkhailenko 畫作

在八月政變之前,Elena與Alexander都不喜歡俄羅斯政府的紅色宣傳畫,她說「我們都喜歡自由,藝術作品想以“自由”為主題。但是被稱為年輕的藝術家的我,如果繼堅持己見,將不會被藝術家工會接納。 因為他們認為畫家應該畫漁民、鋼鐵工人和農民之類的人物,所以Alexander轉向做陶瓷,我因在莫斯科藝術紡織學院修了與紡織有關的課程,也涉獵中國手工編織與針織史,所以我有時會做一些手工編織毛毯等;甚至參考中國國畫。」

她從繪畫轉向了被認為是裝飾藝術的掛毯,超越社會主義、現實主義限制框架,面對官政府監視她有充分的理由表達自己是名工藝家。

在當時創作受到政治因素影響的環境,中國國畫意境讓她思想趨向簡單,學習一切簡化。

Elena Bolotskikh《天使‧圍牆》
Elena Bolotskikh《天使‧圍牆》

1992 年5月華盛頓州的瓦雄島(Vashon Island )Blue Heron Center 為她與另外一位知名女畫家策畫《兩位女藝術家,兩種文化,一顆心   》聯展。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