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美國人之間存在種種分歧,卻因為一個獨一無二的執念而團結在一起:我們怎樣才能過上更好的生活?經濟學家稱之為經濟流動性,也就是沿收入階梯向上攀爬,比父母一輩更上一層樓的能力。
哈佛大學(Harvard University)的經濟學家柴蒂(Raj Chetty)花了十多年的時間來開展研究,試圖了解哪些因素讓向上流動成為可能,以及同樣是貧困家庭出身,為什麼一些地方的窮孩子比其他地方的窮孩子更有能力向上流動。
本文為風傳媒與華爾街日報正式合作授權轉載。加入VVIP會員請點此訂閱:風傳媒・華爾街日報VVIP,獨享全球最低優惠價,暢讀中英日文全版本之華爾街日報,洞悉國際政經最前沿。
柴蒂與其他研究人員合作,利用經匿名化處理的人口普查和稅收數據,對數百萬美國人從兒童期到成年的生活狀況進行了追蹤調查。數據顯示,即使在彼此毗鄰的社區,貧困兒童長大成人後的結局也會有很大差別。
這就提出了一個根本性的問題:為什麼?
這個問題的答案很重要,它不僅能夠幫助我們理解經濟流動的成因,而且能夠讓我們找到方法來為貧困兒童創造更多機會。柴蒂與哈佛大學的威爾・多比(Will Dobbie)、本傑明・戈德曼(Benjamin Goldman)和Crystal Yang以及美國人口普查局(Census Bureau)的索尼婭・波特(Sonya Porter)於7月25日共同發表的研究讓我們離答案更近了一步。
研究人員分析了1978年至1992年期間出生的幾乎所有美國人的數據,他們發現,當貧困兒童所在社區父母一輩的就業情況改善,這些兒童成年後的經濟狀況會更好。一些研究人員曾猜測存在這種動態,但從未系統地證實。值得注意的是,孩子日後的人生境遇並不取決於孩子自己的父母是否就業:只要孩子成長在一個父母一輩就業增加的社區,結局就會得到改善。換句話說,他們自己的父母可能失業,但如果同學的父母有工作,他們就會有更好的結局。
這種動態反向亦成立:在父母一輩就業狀況惡化的地方,會發生相反的情況——兒童成年後的境遇會更差。
「如果在孩子成長的社區,你所屬種族和階層的人就業率比較高——如果這些就業率比較高,在這些社區中成長的孩子長遠來看表現會更好,」柴蒂說。柴蒂主持設在哈佛的非營利政策研究機構Opportunity Insights,研究如何改善向上的流動性。
這項研究還記錄了美國貧困兒童命運的改變,這種改變發生的速度快得驚人。從消極的一面來看,向上流動的機會可能會迅速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