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令信觀點:奧運賽事下的多元文化挑戰

2024-08-08 05:50

? 人氣

奧運組委會被迫在7月28日發言表示,「很明顯,我們從來就沒有意圖要對任何宗教團體表示不尊重。相反地,我認為和喬利(Thomas Jolly,開幕式的總監)一樣,我們確實試圖要慶賀社會的寬容。從我們分享的民調結果來看,我們相信這個願望已經實現。如果人們覺得被冒犯,我們感到很遺憾。」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再看奧運開幕式藝術總監喬里(Thomas Jolly)的澄清,他表示這段表演的靈感並非來自「最後晚餐」,而是描繪一場奧林帕斯山(Olympus)眾神的盛宴。表演者菲利普·卡特林(Philippe Katerine)演出裸體酒神並演唱《裸體》歌,這位55歲的歌手和演員事後接受《法國世界報》的採訪。菲利普表示這首歌是為奧運會創作的。喬里表示他有他的敘事的主軸,要菲利普必須把「我」放進去。菲利普不太懂該如何表現自我,喬里想到了酒神戴奧尼索斯並建議要漆成藍色,根據這樣的設計,這就是在世人面前所呈現出來的表演。

菲利普最後強調,他和喬里從來沒有談論過宗教,也沒有談論過達文西的作品《最後晚餐》,更沒有談論過基督。「我對這些反應感到目瞪口呆」。他表示「我是在基督教中長大的,這一信仰裡最美妙的東西是它有寬恕的思想。如果我讓人們產生誤會的話,如果我讓人們感到震驚的話,那,抱歉了。對此我感到非常抱歉。我相信寬恕可以是相互的。」

換言之,這場表演的關鍵設計者就是藝術總監喬里,他在整個12段的演出。第8段「Festivité」(慶典、節慶)的設計,就是想要用酒神所帶動的歡宴氣氛 來營造巴黎奧運是場世界級的饗宴。重點就在酒神,可是卻在敘事中把達文西的《最後的晚餐》拿來當做視覺敘事主軸,從藝術與創作角度當然無可厚非,但是喬里想從《最後晚餐》到大歡宴的連結明顯地是錯誤的想像。呈現出來的效果果然招來不少負評。

巴黎奧運開幕式上由變裝皇后疑似模仿最後的晚餐橋段,引發諸多議論。(取自@DrEliDavidX)
巴黎奧運開幕式上由變裝皇后疑似模仿最後的晚餐橋段,引發諸多議論。(取自@DrEliDavidX)

觀察與反思:

1.「最後晚餐」就是耶穌與為門徒濯足並建立聖體聖事,還有對門徒的最後訓誨,是最後的提醒也是受難前最後的關愛:你們要彼此相愛,這樣人家才知道你們是基督徒。這是基督在為世人的罪而受難、聖死的與門徒的告別。沒有耶穌走最後這一段苦路,就沒有第三日復活。耶穌在最後晚餐中將自己做為祭品來獻祭。主要就是在為救贖世人的罪,喬里想用充滿LGBTQ色彩來重新詮釋達文西的《最後晚餐》,以帶動後面酒神的肉慾上的歡愉,明顯扭曲了耶穌基督的犧牲,也錯解了最後晚餐對於基督宗教的核心意涵。

2.扮演酒神的菲利普強調他的歌《裸體》主要有三個涵義:「當我們赤身裸體的時候,我們就變得沒有攻擊性了,我們就會相互伸出手。沒有口袋,也就沒有了可以藏在口袋裡的武器。然後,就是去增長了:赤身裸體後,我們就會停止買衣服,並最終,回到奧運會的起源,回到運動員裸體比賽的時代。」以世俗世界的觀點來詮釋當然非合理, 但是喬里與菲利普都忘了在聖經創世紀亞當與厄(夏)娃在吃了「禁果」而意識到自己是赤身露體時,用了無花果子遮身。裸體並非罪惡,是亞當犯罪的責任推給厄(夏)娃,她又將責任推給了蛇。他們為此被驅逐出樂園必須工作以養活家庭,而女人則需忍受生產的痛苦。重點還有亞當厄娃同時將死亡帶入世界,基督宗教以耶穌基督的死亡與復活來做救贖工程,這個工程就是「天主是愛」的實踐,基督宗教的信望愛就在這個救贖工程中體現出來。喬里與菲利普還有表演的18人只關注在從裸體、與變裝皇后等LGBTQ色彩來強調肉體或俗世的歡愉,顯然嚴重扭曲了基督信仰的核心價值。無怪乎基督宗教的神職人員與信友會強烈反彈。

喜歡這篇文章嗎?

孔令信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