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股市的雲霄飛車走勢似乎是投機交易逆轉所驅動的,而不是泡沫破裂或經濟災難的預兆。但這並不意味著風險已經解除。
日本日經225指數周二上漲10.2%,收復了周一創下的1987年「閃崩」以來最大單日跌幅的逾一半。歐洲股市也出現反彈,不過漲幅小得多。
本文為風傳媒與華爾街日報正式合作授權轉載。加入VVIP會員請點此訂閱:風傳媒・華爾街日報VVIP,獨享全球最低優惠價,暢讀中英日文全版本之華爾街日報,洞悉國際政經最前沿。
這種閃電般的反彈與周一芝加哥期權交易所波動率指數(VIX)的走勢如出一轍。VIX衡量標普500指數的預期波動性,被稱為華爾街的「恐慌指數」。周一早盤,VIX觸及65.73,為1992年有記錄以來的第三高水準,僅次於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和2020年新冠病毒疫情相關崩盤時。不過,到市場收盤時,VIX已回落至38.57,接近普通糟糕交易日的水平。
VIX盤中高點與收盤價之間的差距創歷史新高。與標普500指數當天實際最高波動率相比,VIX的上述峰值也創下紀錄。構成VIX基礎的期權合約的波動幅度遠超所追蹤的標普500指數成分股。
這種脫鉤表明,期權正在引領市場其他部分:本末倒置了。
在市場平靜時期,投資者可以通過與期權掛鉤的產品押注波動性下降而獲利。早在2017年,就有一些散戶追蹤工具明確「做空波動性」。在當前這輪暴跌之前,結構性產品的激增可能也是市場保持平靜的原因之一。在各種情況下,銀行都會做對手盤,然後以抑制波動的方式對沖風險。
最終,壞消息嚇壞了投資者,導致波動性飆升。當交易人士急於彌補損失時,他們會拋售超買程度最高的資產,這進而又會加大波動。自動賣出指令,以及動量交易和「風險平價」策略,進一步加劇了這種反饋循環。
並非所有抑制波動的因素都與期權有關。就日圓而言,有關日本央行將長期壓低借貸成本的假設助長了大規模的「利差交易」。多年來,投資者基於日本的超低利率借入日圓,用來購買包括美國科技股在內的高收益資產。而當日本官員上周決定實施17年來的首次加息後,一場全球性的衝擊隨之而來。
由複雜的市場暗流所推動的大跌屬於最良性的大跌,因為這樣的下跌並不是由更深層次的經濟問題所引動的。1987年的「黑色星期一」最終只是短暫的,即便是1998年那場拖垮了長期資本管理公司(Long-Term Capital Management)的俄羅斯危機也沒有讓股市下跌太久。
標普500指數在短短14天內從紀錄高點下跌了8.5%。Bespoke Investment Group的分析表明,這種快速下挫並不多見,但往往會在隨後幾周和幾個月內出現強勁的上漲。2020年因新冠疫情而出現的大跌是個例外,不過市場之後仍及時展開強勁反彈。
但股市未來的道路可能會動蕩起伏。波動率交易員經常強調,從市場系統中清除掉不良交易需要時間,歷史記錄也證明了這一點。平均而言,波動率飆升會導致股市交投有四到五周是時好時壞的,波動率指數的交易區間也會走高。2018年2月發生「波動率崩潰」(當時短期波動率散戶跟蹤器失靈)後,隨之出現短暫反彈,然後到3月中旬又出現第二次修正。
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ommodity Futures Trading Commission, 簡稱CFTC)的數據顯示,可能還有針對波動率指數的押注等待平倉。對沖基金押注日圓下跌的淨空頭倉位更加承壓,在上周末達到約60億美元的規模,儘管這與7月份的140億美元規模相比算得上大幅下降。為了平掉日圓利差交易解除所帶來的損失,投資者傾向於買入日圓,自6月底以來,日圓兌美元上漲了11%。
對大多數投資者來說,抗過最初的閃崩相對容易,尤其是周二亞洲和歐洲市場似乎已經恢復正常。但如果第二波大跌來襲,想要保持冷靜可能就會比較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