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的東京都知事選舉所反映出的,不正是嘲笑奠定社會制度的「性善說」的風氣嗎?這股風氣的形成,不正是從安倍晉三政權以來,自民黨三代一貫的「行政部門優於立法部門」的態度所帶動的嗎?思想家內田樹先生如此觀察。
逐漸消失的選舉基本認識
這次的東京都知事選舉給我的印象是,「選舉是穩固民主主義根幹的方式」這種觀念已經崩壞了。選舉應該是選民將代表自己立場的公職人員送入立法場所的一個寶貴機會,但現在的日本似乎正逐漸失去這樣的基本認知。
知事選舉的當選者只有一人,但「保護國民防止NHK傷害黨(NHK黨)」卻提名了包括相關團體在內的24位候選人。他們甚至在24個候選人專用的佈告欄貼上相同的海報,進行所謂的「佈告欄霸佔」行為。NHK黨還將張貼海報的權利轉讓給那些捐贈一定金額的人。佈告欄上甚至張貼了與選舉無關的人物或動物照片,以及引導至網站的二維碼。除了NHK黨,也有其他候選人張貼含有「別再限制言論自由」語句與猥褻圖片的海報,這些行為讓人難以置信。包括政見發表會在內,許多候選人試圖藉此引起關注,增加影片網站等的追隨者,將選舉視為單純的炒作或賺錢的手段。
不僅限於公職選舉法,我們社會中的許多制度都是在「性善說」或者「市民基本上都會依照常識行事」的假設下設計和運作的。然而,「性善說」的制度充滿了漏洞。只要「攻破」這些漏洞,就能輕易被利用於個人利益。在選舉這種為候選人提供各種特權的機會中,被利用來追求私利或嘲弄代議制民主主義。這次的選舉正顯示了這一點。看來「性善說」已經行不通了。
安倍政權開始的作風
然而,我認為選舉會被如此輕視,是因為自2012年以來,安倍晉三、菅義偉、岸田文雄三代首相的自民黨政權一再輕視立法機構。
根據日本國憲法,立法機構為「國權的最高機關」,但自安倍政權以來,自民黨政權一直致力於將行政部門置於立法機構之上。結果是,涉及國家基幹的重要議案經常在未經國會審議的情況下僅由內閣決定,遭到在野黨強烈反對的法案也被強行通過。自民黨政權極力讓國會審議看起來只是一個「形式上的儀式」,毫無實質意義。
安倍前首相曾多次錯誤地表示「我是立法機構的首長」。這可能是他透露出「占有過半數議席的政黨總裁可以自由立法」的自身真實感受。然而,一個法律制定機構的立法首長同時兼任法律執行機構的行政首長的政體,被稱為「獨裁制」。也就是說,他反覆地在宣稱「我是獨裁者」,這完全否定了民主主義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