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項保證,被民主黨重提
儘管賀錦麗的外交政策經驗有限,但在她擔任副總統期間,曾4次訪問亞洲,雖然並未因此成為印太專家,但賀錦麗擁有傳承了部分印度血脈,政途起步又在亞裔勢力較強的加州,她很有可能成為一位具有強烈「印太視角」的美國總統。《華盛頓郵報》分析,賀錦麗不像拜登擁有龐大的外交團隊,並引述賀錦麗助手的說法,認為賀錦麗將在對烏克蘭的支持、與中國戰略競爭繼承「拜登路線」。
至於外交政策班底人選,據新聞網站Axios指出,賀錦麗可能組成的內閣將更年輕、族裔取向也更多元。賀錦麗副總統期間的國安顧問高登(Phil Gordon)是其少數專長於外交領域的親信。高登還是一名「歐洲通」,美國《政客》雜誌曾如此形容:「他熟悉四門歐洲語言,撰寫關於戴高樂的論文,還翻譯薩科齊晦澀難懂的專著」。他曾研究戴高樂的核政策和防衛政策,創立布魯金斯研究所的「美國與歐洲中心」,並在歐巴馬政府擔任歐洲事務助理國務卿。若賀錦麗當選,高登極有可能成為總統國安顧問。
在國務卿人選方面,德拉瓦州的聯邦參議員庫恩斯(Chris Coons)和康乃迪克州的聯邦參議員墨菲(Chris Murphy)皆被點名。兩人都是長期任職參議院外交關係委員會的議員。庫恩斯曾表示,中國在過去5年內大幅增加外交預算,並將在「一帶一路」戰略上投資超逾一兆美元,規模是馬歇爾計畫的7倍,美國的優勢在於擁有全球盟友,而非像中國那樣的「緊張鄰居」。墨菲在《外交事務》的政策論述頗多,宣揚「進步主義」的外交政策,美國應實施新的「馬歇爾計劃」,限制對外軍事活動,高度重視氣候變化;同時,他主張透過國內左翼的民權改革促進美國國際形象。
收保護費,台灣不寒而慄
美國總統選情膠著,目前川、賀還在伯仲之間,支持度差距在誤差範圍內。而根據TVBS在8月初民調顯示,台灣民眾有46%比較希望民主黨賀錦麗當選,15%希望川普當選,39%沒有表示意見。另針對川普日前說台灣應該要支付美國「保護費」,民調則顯示,多達70%民眾不贊成付美國保護費,14%表示贊成,另有15%沒有表示意見。顯見台灣人民對賀錦麗抱持較高期待。
雖然政黨的黨綱是象徵性的,對總統不具約束力,但黨綱確實有可能影響美國民眾對於相關議題的看法及討論。不論如何,台灣政府應為川普或賀錦麗的當選預先做好準備。畢竟,無論在政治、軍事和經濟方面,台灣都沒有籌碼去押注美國選舉,也沒有選邊站的底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