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企業外移,德國的警鐘、台灣的前車

2024-09-07 07:20

? 人氣

德國因廢核的能源問題帶來企業外移增加,法國則因高度用核電成為德商外移的選擇。圖為法國塞納河畔諾讓市的核電廠(資料照片,美聯社)

德國因廢核的能源問題帶來企業外移增加,法國則因高度用核電成為德商外移的選擇。圖為法國塞納河畔諾讓市的核電廠(資料照片,美聯社)

根據外媒報導,德國正出現企業外移的風險,主要原因是能源轉型帶來的高電價與能源風險,德國的警鐘值得台灣參考、提早因應,因為台灣的能源政策也可能帶來同樣的風險與結果。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上周有外媒針對此議題進行報導,根源則是來自德國工商總會(類似於台灣工業總會的工商團體)的調查,其調查顯示每10家德國工業企業中,就有4家因能源轉型的現狀而考慮縮小生產規模或轉移到國外;甚至如果是中大型企業(500人以上)有半數作此考慮。這個結果與工商總會去年的調查雷同,去年的調查同樣反應出能源是多數企業最憂心、影響經營的主要因素。

對德國這個仍以製造業、工業為主體的經濟體而言,企業碰到的「能源轉型問題」,其實用白話文講就是:供電問題,或是說電價問題;總會就認為調查結果再次表明「德國的電價是工業領域就業的一個問題」。而會成為嚴重問題、甚至讓企業外移的原因,短因是俄烏戰爭,長期與更深層因素則是德國的廢核決策。

德國原本的電力結構算是健康的「七彩結構」,煤電、氣電、核電、水電、綠電各占一定比例、不偏廢也不過份集中特定項目,2011年日本福島事件後,德國走上廢核之路,大力加重風光綠電。綠電原本就有不穩定、價格高的特性,德國供電不穩定性增加、停電數變多,「能源貧戶」增加,但因處於歐洲電網中,問題尚不明顯亦可控。

但2022年俄烏戰爭爆發,天然氣價格飆漲,高度依賴俄天然氣供給的德國陷困境,雖然之後價格有回穩,天然氣來源亦改從中東、美國來,但長期來看,因為「綠色通膨」因素,天然氣價格是走升,而此時德國已完全廢核了。

這種景況,是否覺得「似曾相識」?沒錯,德國情況與台灣雷同,台灣幾乎就是走在德國這條路上。而且,拿台、德相比又特別有意義,因為德國是先進國家中,少數、甚至是唯一仍有高比例製造業生產與出口的國家,這種結構與情況與台灣相同,台灣是典型的出口導向經濟體,大量出口製造業商品。更且以能源政策而言,當年日本311事件後許多國家宣布廢核,但大部份在「激情過後」後悔並調整政策,全世界把廢核走到底的只有德國與台灣。而很諷刺的是:德商外移的選擇之一是高度使用核電的法國。

大部份的製造業生產、工業生產活動都離不開電,甚至大部份經濟活動都需要用電,維持充裕、穩定、且最好是低廉電價的供電系統,是發展製造業不可缺少的基礎;沒有一個缺電、動輒要分區供電甚至大停電的國家,能成為受內外資投資喜愛的製造業重鎮。

台灣明年就要完全廢核,未來供電最主要來源會是天然氣,綠營能源政策規劃的目標是要占到5成,另外2成綠電、6成煤電,未來電價難逃持續上漲的命運;此外,供電吃緊情況也會出現,經濟部限制不讓資料中心設在北部,其實就已透露供電不足、不平衡的問題。

喜歡這篇文章嗎?

主筆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