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央行(ECB)在6月6日啟動降息,宣布降息1碼(0.25%),恰好7月2日發布6月歐元區整體通膨率降至2.5%,而備受關注的核心和服務業數據則保持穩定。7月5日,歐洲央行總裁拉加德(Christine Lagarde)表示,需要進一步確保通貨膨脹向2%的目標回落,才可能會進一步降低利率。
繼瑞士央行和加拿大央行宣布降息後,歐洲央行也在6月6日跟進,利率從2023年9月以來創紀錄的4%降至3.75%,是歐洲央行5年來首度降息,至於美國聯準會(Fed)在9月降息曾有諸多討論,而Fed主席鮑爾(Jerome Powell)在全球央行年會已暗示美國將啟動降息循環。
歐洲央行6月降 當月通膨果然緩跌
由於烏俄戰爭觸發通貨膨脹,使得各國央行面臨經濟成長和通貨膨脹之間的兩難,維持高利率對抗通膨,將犧牲經濟成長,反之,欲降息救經濟,就使得通膨更為嚴重,雖然歐元區連續幾個月物價指數緩跌,歐洲央行又為什麼敢冒著通膨的風險而率先降息呢?
歐洲央行如何判定能否降息,或者美國聯準會是否降息,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指標,目前國內央行並沒有對外公開這個指標,看似國內沒有編製這個指標──通膨預期指數(Expected Inflation)。
美國聯準會前主席班‧伯南克(Ben Bernanke)曾指出,通膨預期影響實際通膨,故對央行達成物價穩定有重要影響。
通膨預期指數 對央行決策有重要影響
聯準會官方網站上(https://fred. stlouisfed.org/series/EXPINF10YR)就有「10-Year Expected Inflation(EXPINF10YR)」10年期通膨預期指數的報導,它是月資料(很多央行一季才檢討1次季資料),今年5月的數字是2.45096,6月是2.36987,反映市場估計對未來10年預期平均通膨率,亦有5年期的通膨預期指數。
國際貨幣基金(IMF)的財務顧問兼貨幣與資本市場部主任Tobias Adrian曾寫到,因為調整後以通膨和失業率之間的菲利普曲線(Phillips Curve)其抵換關係失衡,甚至有人說通貨膨脹和失業之間並不存在永久的消長關係,更一般地說,它激發了人們面對通膨預期對總供給和總需求的影響之興趣。
當保羅‧伏克爾(Paul Volcker)擔任美國聯準會主席時,各國央行越來越關注長期通膨預期。然而,在缺乏衡量通膨預期的良好指標情況下,長期債券殖利率無法完美地取代這些預期,後來便納入更多參數形成「通膨預期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