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兆希觀點:柯文哲與世界民主的兩個結局

2024-09-10 06:40

? 人氣

「民主政治的下一步」--黨政軍退出媒體與司法

法官的自由心證,檢察官的偵查不公開,本來都是很高的理想,但現在卻變成了笑話,甚至變成藏汙納垢的遮羞布
。三權分力互相制衡,也是類似的狀況,理論很好,實務上根本做不到,光看這次的大法官會議如何解釋國會調查權,就讓人民無法相信大法官是沒有既定立場。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司法改革民間討論幾十年了,歷任總統也都宣誓要做司法改革,但是喊的震天響,連陪審制度都上不了。陪審制度無法執行,還算合理,因為要沒有法律專業的一般民眾花時間去當法官,有意願的人的確不多,這跟叫你去幹大樓的管委會主委,意思差不多,沒錢又勞心勞神的苦差事。

其他比較容易做的司法改革,例如法官審理過程必須錄影且透明公開,反而是比推陪審團容易。這會有一定的成效,但可以想像的在攝影鏡頭下面的法官如果想亂搞,還是會講出一套冠冕堂皇的說詞,頂多是不敢惡行惡狀。
筆者認為最有效的司法改革,一定是司法院長改成民選,要求司法院長不能有任何政黨與黨職背景,政黨退出司法,方法雖然最有效,但是難度卻最高,因為牽扯到修憲。

民選的司法院長才敢對法官做考核,如果大學教授都必須要有一定的考核機制,法官難道永遠都不需考核,法官都是聖人?還是為了維持法官的自由心證獨立審判空間所以永遠不能考核?

司法改革遙遙無期,不是制度難建,而是從政人員心態與素質問題,造成既得利益者永遠抗拒改變,除非擁有這方面專業的司法院院長強勢要求,否則再換100任的總統,任命100位的司法院長,也是一切如舊。最近一位副院長還是賴清德的總統大選競選總幹事,那你覺得司法院長會是公正的嗎?司法改革當然永遠就是一個天方夜譚。當選總統的,就是希望司法變成鞏固執政的工具,怎麼可能司法改革。

京華城改建案工地。(柯承惠攝)
檢廉偵辦京華城容積獎勵案,圖為京華城改建案工地。(柯承惠攝)

民進黨當年打著黨政軍退出媒體的口號,未來政黨的訴求,還要再更進一步,要求黨政軍退出媒體與司法,司法與媒體才有機會真正獨立,不會受制於總統與金主。

柯文哲的兩個結局

理論上京華城案,柯文哲只有兩個結局:

1.弊案被查出金流,變成陳水扁第二,但更慘,連總統也沒當過。如果柯文哲真有貪污,在檢調如此積極的辦案之下,只怕插翅也難飛。因此側翼媒體與民進黨的政客們,繼續落井下石鋪天蓋地的渲染,唯一的理由就是要打趴政敵,轉移執政弊案的焦點。如果這樣還不算掌控媒體,那還要怎麼樣誇張才算掌控媒體?這樣掌控媒體,學集權國家一樣餵食民眾特定與篩選過的新聞,算哪一門子的民主台灣?

2.弊案沒查出金流,也沒有圖利的證據,因為獎勵容積率20%,除了危老都更之外,還有其他獎勵與行政裁量的空間,柯文哲尊重都委會的多數決決議,萬一無罪釋放,那民意會如何反撲?被關過的在野黨主席打著綠色恐怖與黨政軍退出媒體與司法的旗幟,能量會有多高?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