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敏觀點:務實能源工作者的建言

2024-09-10 06:30

? 人氣

企業面對立即的減碳壓力與AI電力需求,積極爭取的是延長現有電廠的使用年限,全世界415運轉中機組,有163座超過40年,38座使用年限超過50年。美國政府提供15億美元的經費補助電力公司啟動已經正式停役的密西根州Palisades核電廠,位於賓州以停役的三浬島電廠也有相同規劃。全世界都同意最有效的減碳策略,就是讓可以運轉的核電廠繼續發電,避免興建替代電力時的碳排。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有人對目前廣泛使用興建的第三代或三代加核反應器的安全有疑慮,1979年三浬島事故與2011年福島事故就是實例。這裡不提車諾比爾災變,因為車諾比爾電廠採用的反應器與目前廣泛使用與興建的反應器是完全不同的設計,車諾比爾災變不可能發生在我們使用的反應器。三浬島事故與福島事故都沒有任何民眾與電廠工作同仁,受到的輻射劑量達足以確認輻射傷害的程度,事故造成的衝擊是經濟面。三浬島是故發生至今已45年,全世界沒有任何一座反應器因同樣的肇因再發生事故。

福島事故肇因是地震引發海嘯,摧毀重要的安全設備,造成爐心的熔毀。核能界原已預見此類型的事故的發生,備有處理指引,了解與遵循指引是運轉人員訓練的重要部分。但福島電廠運轉人員臨事不斷,為保留電廠的經濟價值,等待公司甚至政府高層的指令,錯失了避免大量放射性物質外釋的時機。日本福島事件發生後,台電、原能會(現核安會)、清華大學合作發展「斷然處置措施(Ultimate Measure Guidelines)」程序,提供第一線運轉人員分析方法與判斷準則,以及更明確的授權,因應類似福島事故的再發生。該構想獲美國GE BWR Owners’ Group的推崇,被世界各電力公司採用。過去數年大數據分析、深度機器學習、以及AI人工智慧的技術發展,也被應用於核電廠事故的因應。學術界應用最先進的電腦與模擬技術,整合核電廠反應器、圍阻體、與發電系統的模擬程式,分析各類型可能發生的事故,規劃應變措施,經過測試與驗證,累積事故案例,利用各種最新的AI演算法,協助用轉人員預知任何事故的狀況和後果,判斷應採取的因應措施,目前已達一定的精確度,近日AI技術的發展,讓人類往無災核電的理想跨了一步。分析程式與演算法的發展,臺灣的學術界沒有缺席。

臺灣地狹人稠,沒有自產的化石燃料。臺灣的孤島電網,在沒有巨量的儲能設施輔助下,再生能源發電無法支撐經濟發展所需的電力。核能發電燃料體積小,運輸儲存方便,電廠核燃料安全儲存量至少可達18個月;核能發電成本中,採購燃料的成本佔比低,核能發電成本不受國際化石燃料價格的影響,發電成本穩定,過去兩年台電公司核能發電的成本幾乎沒有改變。核能發電時不產生二氧化碳,核電為無碳電力是無庸置疑的。大家都同意能源是「選擇題」;但在做選擇時,是否要刻意排除某一能原選項,還是「是非題」。但是非題的答案,是基於「理想」,還是「務實」?

臺灣「返核」之路最務實與及時的措施,即為核一、二、三廠的延長使用年限,與核四廠的商轉。這些電廠是臺灣全民的資產,充分的利用為臺灣帶來兆元實質收益,過去同類型核電廠的使用經驗顯示,這些電廠的安全運轉是可以期待的;核廢料處置是臺灣已經存在的問題,「返核」與否都必須面對。目前臺灣核廢料處置相關政策與措施與國際同步。

「務實的臺獨工作者」一定深切了解,臺灣獨立的過程需要各方面的韌性,「務實的能源工作者」代表,提醒您核能可以確保能源供應與價格穩定的韌性。

*作者為國立清華大學工程與系統科學系特聘教授,本文原刊《奔騰思潮》,授權轉載。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