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者,像德國、英國、新加坡等國均建立完善的人工流產通報機制,在考量婦女隱私的情況下,又可以統計墮胎原因,進而給予實際有效的幫助。此外,包括日本的熊本市,美國五十州、德國、馬來西亞等,政府皆撥預算設置匿名生產醫院,讓願意把孩子生下來的婦女,有醫療與孩子安置的環境,並提供出養的途徑。
這些國家政府及民間團體的努力,不約而同地提高了「活產數」。反觀台灣,雖然政府每年1200億的生育補助,但22年來也用掉306萬顆的RU486(每次人工流產使用1-3顆),台灣墮胎估算每年20萬-30萬人次,是去年13.5萬新生兒的2到3倍,和全球每年1.3億新生兒及推估墮胎數4,400萬的1/3相比,台灣的「活產」比率遠低於全世界。
在全世界育齡婦女生育率全球倒數第一的韓國歡慶五胞胎誕生之際,倒數第二名的台灣(0.865)是時候要調整眼光及政策,除了拚生育率,更要具體提高「生產數」,撥用部分生育補助預算來協助及支持已懷孕婦女,例如設置懷孕個案管理師,協助婦女懷孕完整孕程,甚或限縮人工流產條件,對非預期懷孕婦女提供諮商輔導機制搭配思考期等,給予願意生孩子的婦女足夠的支持。
筆者深信,每一個孩子都會是台灣未來的驕傲。
*作者為長庚科技大學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