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統雄觀點:執筆、撥琴、斜背弓─孔子真形象

2024-09-30 05:40

? 人氣

圖為塞爾維亞貝爾格勒的孔子像。此處是25年前遭到北約「誤炸」的中國駐南斯拉夫大使館舊址。(美聯社)

圖為塞爾維亞貝爾格勒的孔子像。此處是25年前遭到北約「誤炸」的中國駐南斯拉夫大使館舊址。(美聯社)

上周末是教師節,在平靜沉澱中讓我們省思,教育文化應如何跟著時代的滋養再成長。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孔子-或古代以孔子為綜合代表的大教育家們,教學內涵為「六藝」包括6個科目:禮、樂、射、御、書、數,反映的是一種全科式多元學習、平衡學習、以全人發展為中心的教育理念;與當前大多數強調「分流分科」、以就業為中心的教育理念、教育制度是相當不同的。

如果從當前大學的分科來比較,六藝包括自然科學與數理學門1科(數),生理健康與體育2科(射、御),人文社會與藝術3科(禮、樂、書),涵蓋了「知識光譜」中的自然物理、生理健康、人類行為的學習,完整性與綜合大學無異。

又若從教育的類型來分析,則智育有3科(禮、書、數),體育2科(射、御),還有性靈陶冶1科(樂),形成非常有趣的配當,也反映了知識應有的多元性與身心發展的平衡整合性。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六藝的排序:人與社會第一、音樂性靈居次、體育第三,然後才是文史、數理。

孔子在漢朝後被政治定性,同時被剝奪了對他啟示的新詮釋。而吳道子的《孔子行教像》更將他形象定格,以他為藍本的眾多孔子圖像,都是駝背、長眉、合掌,看來很學究古板,反映了前人心中對孔子的詮釋。

但在孔子的學校中,有一半時間都在唱歌、作運動,上課則社會、人文、數理科學兼修,提供的實在是個充滿活力的多元學習環境,和吳道子的發想根本不搭嘎。

執筆、撥琴、斜背弓,在嚴謹中不失幽默,周遊列國穿破鐵靴,使他能夠洞見世事、因果、人情,可能更接近他的真實形象。

孔子如果穿越到現代,他可能是如我所發想改創的形象。

孔子的「現代形象」(作者提供)
孔子的「現代形象」(作者提供)

禮:人與社會行為

「禮」是人與人相處之道、人的各種社會行為與規範,即今日的各種社會學科、管理學科、傳播學科、法律學科、行為學科。

孔子將「禮」置第一,也可見他「以人為本」、重視「倫理法制」、發展「人與社會行為」為學習基礎的旨意。

這個科目可能是歷代認識最多的,而以下5科,似乎常被忽略與欠缺領悟。

樂:全腦運動

人類的學習與成果,除了以上可形諸文字、見諸形體者之外,還有存在而不可見的「性靈」。音樂可能經由大腦皮層運作,而可以探觸性靈,溝通全腦與心靈層次最深、最抽象的學科,是一種不須要特定語言,而可以普世溝通的語言。

從古籍記載可知,孔子的教學「詩樂」本來是合一的,只是歌詞部分-詩經仍存,可惜樂譜-樂經已經亡佚了。從詩經「風雅頌」的體制內容,反映了孔子關懷的多元性,包括:流行文化、室內雅樂、國家慶典音樂等等。

音樂不僅不與科學互斥,更屬相輔相成。除了伽利略、普朗克、愛因斯坦均擅音律的例子之外,發現天王星、成為新太陽系、天文學知識開拓者的河系修 Herschel,在44歲之前,其實是職業演奏家、作曲家。西方數學的開創者畢達哥拉斯,同時是樂理的奠基者,音樂與數學,實在存在著巧妙的內在相通。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