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鈞凱專欄:虛構不是謊言的遮羞布

2024-09-30 06:10

? 人氣

台劇《聽海湧》雖有反思殖民的意味,卻錯置了歷史加害者與受害者的位置。(公視)

台劇《聽海湧》雖有反思殖民的意味,卻錯置了歷史加害者與受害者的位置。(公視)

以二戰末期台籍戰俘監視員為背景的台劇《聽海湧》,播出之後得到正反兩極的評價。有人認為《聽海湧》堪稱為年度最佳台劇,「拍出了台劇新高度」,並呈現出台灣認同紛擾下的縮影。另外有人認為,這部影集為了賣弄台灣悲情,不惜扭曲歷史,其中以文史專家徐宗懋的批評為最。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賺人熱淚卻扭曲歷史,受眾錯把虛構當真相

面對批評爭議,公視和製作團隊不約而同給出了一致的答案:這是一部「虛構」作品。其實類似的爭論與說法,近年來層出不窮。包括《返校》蔚為話題時,原型白色恐怖基隆中學案,為「紅色祖國」犧牲的台籍烈士,在劇中竟搖身一變為只是讀了文學作品就遭迫害的「文青」,當時網路側翼便是以「虛構」之名,引導風向、轉移焦點。

在影視產業不景氣的情況下,近兩屆民進黨政府以「國際化」為名,資助了非常多以台灣歷史為題材的作品。但很明顯的,在產、官、學、審一條龍的生態鏈下,誰最符合當政者的意識形態,誰能獲得補助的資源和機會就最高。問題是,當今這個宣稱代表「台灣主體意識」的政府,對於台灣歷史卻是極其虛無、顛倒錯亂,因此造就出一大批「賺人熱淚」,卻史觀矛盾混亂的作品。在政治正確的氛圍下,就算製作方已事先聲稱為「虛構」,但掩飾不了被年輕受眾視為真實歷史的影響效果。

朱立倫指出,在2019年上映的電影《返校》曾獲得文化部補助金,電影情節描寫國民黨濫權抓捕,只是讀泰戈爾就要受到追殺,不符合史實。(取自返校Detention電影版臉書)
2019年上映的電影《返校》曾獲得文化部補助金,電影情節描寫學生只是讀泰戈爾作品就受到白色恐怖迫害,與史實大相逕庭。(取自返校Detention電影版臉書)

比如前陣子在Netflix上架的台劇《鹽水大飯店》,宣稱是以高雄橋頭事件為背景拍攝。而劇中幾位熱血憤青的角色,其台詞開口閉口都是「民主自由」,除了很符合綠色的味道之外,卻讓歷史脈絡完全被抽空,黨外運動的立體性和複雜性,從而變得無比單一平面。橋頭事件的主角余登發,雖是本土派政治人物的重要代表,但其擁有強烈的中國民族主義,還曾出任中國統一聯盟的名譽主席,這段史實便活生生被台灣主流話語給閹割掉。

加害者與受害者錯位,流露主創者政治心思

為了迎合當今政權的喜好,以及早已被歷史虛無主義入侵思想的台灣觀眾胃口,歷史劇的「改編」或「虛構」便隨之毫無底線,中共烈士變成台獨烈士,黨外運動當然也只能空虛到只剩下「民主自由」。同樣的,二戰時期同盟國抵抗軸心國的歷史,也為了如此之政治目的,在《聽海湧》中完全錯位。

台籍戰俘監視員的悲哀,根源於殖民統治者對被統治者的壓迫與剝削,軍國主義為了對外侵略擴張,需要無止境的兵源投入,台灣青年收到強迫中獎的徵召令,也得要在迎風招展的幡旗前面被喬裝為「光榮出征」。但是為了「天皇」而戰的台籍日本兵,依然不是「正港」日本人,而是實實在在的「清國奴」(チャンコロ)。

喜歡這篇文章嗎?

張鈞凱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