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台版 CBAM 機制過幾年上路?別急,讓我們先看歐盟的經驗

2024-10-26 05:30

? 人氣

在英國脫歐之後,英國也計畫於 2027 年推行類似機制,歐盟和英國的做法不僅僅是因應碳排放控制,更是一種國際合作的結果,旨在平衡環境保護與貿易公平性。雖然 EU-ETS 如今已是全世界交易量最大、最活躍的碳交易市場,但全世界各國都已經理解歐盟一路走來並不容易。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要設計一套可靠的排放交易系統,並透過長時間測試運作(歐盟大概先跑了 20 年),確保碳盤查可有效追蹤,企業也理解、接受、並且可承受這套制度,這是非常複雜困難的事。但如果沒有排放交易系統,單靠碳盤查去規範碳邊境稅,又會太過僵化,而且容易衍生爭議或漏洞。

台灣作為一個後行者,並不需要急於跟進,反而應該利用碳費上路、歐盟 CBAM 還沒好的這段時間,緊盯著歐美日等淨零碳排制度先進國家,對他們進行深入討論和觀察。

台版 CBAM 不能急,先推台版 ETS

CBAM 並非短期內就能見效的政策。歐盟為了設計這套制度,投入了大量的時間和跨國協調,這不僅涉及到產業,還有共同市場內部各國的利益平衡,也關乎歐盟與全世界的貿易規範。

如果台灣單方面推行此類機制,而沒有與主要貿易夥伴進行充分的協調,我們很可能面臨被告上 WTO 的風險。雖然目前台灣水泥業界有一些呼籲,環保團體更是積極用心,但是 CBAM 絕對不是喊一喊就可以立刻施行的,是否應該先推行總量管制與交易制度,確定企業在台灣的真實排碳價格,再推動會比較順利。

針對制度可行性的討論,當然是大眾所樂見,但我們不應該讓台版 CBAM 的短期討論,影響到台灣未來貿易的穩定性,台灣應該秉持「停、看、聽」的原則,先觀察歐盟和英國的 CBAM 推行效果,還有注意未來美國的 CCA、日本對規範範疇三排放的嘗試等未來趨勢,並在國際規範與國內產業利益之間取得平衡,才能在未來制訂出更為有效且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碳定價制度!

*作者為產業研究與市場策略分析人員。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