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日語夾雜的皇民化採茶戲:《生徒年代》選摘(1)

2024-11-03 05:10

? 人氣

生徒年代為台劇茶金前傳,描繪臺灣日治廖運潘一代本土知識分子的養成歷程,圖為華語影集《茶金》劇照。(Netflix提供)(圖/取自《茶金》臉書專頁)

生徒年代為台劇茶金前傳,描繪臺灣日治廖運潘一代本土知識分子的養成歷程,圖為華語影集《茶金》劇照。(Netflix提供)(圖/取自《茶金》臉書專頁)

縮水變成十天的暑假從八月一日開始。我回到觀音,看到徐水伯的米穀倉庫兼戲院貼出演戲的廣告,大感意外。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在當時,所謂的演戲就是指採茶戲(等於是福佬人的歌仔戲)。聽說採茶戲的前身是「三腳戲」,以生旦丑三個角色演出簡單的劇本,唱一些當時在各地流行的採茶歌作為點綴,近似於現在的脫口秀表演,故也有三腳採茶之稱。後來受到歌仔戲影響,以歌仔戲為骨幹,同時吸收平劇、北管等曲調,便成為所謂的採茶戲,又名「改良戲」。

採茶戲演出的劇情都是取自中國古代小說故事,如三國演義、白蛇傳、紅鬃烈馬、薛仁貴征西、封神榜、包公傳等,所以劇中不斷地出現皇帝,在日本人看來相當刺眼。加上演戲所穿的衣裳、所用的道具以及扮裝都是「支那」的文物,對於把使用布紐的臺灣服都視為眼中釘的日本人來說,這是對皇民化運動的一大障礙。所以在皇民化推行得如火如荼的一九三八年,就開始全面禁止採茶戲及歌仔戲。

位於上街廟背右側的戲院,原本是徐水伯打算在夏秋季供作收購稻穀的倉庫使用,冬天到春天的空檔期間則當作戲院來賺錢。這棟磚柱土磚建築落成後,卻因為稻穀受「臺灣食糧營團」的統制,採茶戲遭禁演,因而閒置了三、四年,成為蚊蟲的窩。

在此之前,觀音偶而也有採茶劇團來訪。由於當時還沒有戲院,所以只好在露天演出。用木柱和草蓆把廟前廣場的四分之一圍起來,在適當的地方掛上遮眼幕,以防有人由附近民房二樓偷窺,觀眾席則是用兩支杉木排在架上的克難品。不必付租金是露天劇場的好處,日場觀眾要飽受日晒之苦是其短處,但下雨天不能上演才是最大的致命缺點。冬天當然也不適合在露天演戲。

露天劇場和外界只有一蓆之隔,裡面唱戲的台詞和歌曲,在外面可以聽得清清楚楚,尤其閰羅王出場時唱的陰森森而帶有幽憤之情的所謂「陰曲」,往往能使遊蕩在場外的小孩子們心蕩神馳,恨不得馬上衝進去一睹為快。所以,常常有人把草蓆挪開一個小縫來偷看戲,也有比較「鱸鰻」的小孩企圖從草蓆底部爬進去。為此,劇團雇有專人,對偷窺的人以小竹枝拍打草蓆來示警,對爬蓆底的人則用手按住其頭部用力推出去。

吾友無牙敏多次想爬進去看「白戲」,但從來沒有成功過。後來他心生一計,認為萬無一失。當天晚上他找燈光比較暗的地方,拉斷連結草蓆和擺在地面的杉木之繩子,掀開草蓆底部,然後屁股朝前,慢慢地後退進去。他想用此法進去,即使被發現也無大礙,因為監視員一定以為他是要從草蓆下面爬出去,所以會把他拉回去,使他能達到目的。然而事與願違,監視員一腳狠狠把他的屁股猛踢出去,使他大喊「膏耗絕代,夭壽短命」不已。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