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學者說,19世紀「歐洲協商」(Concert of Europe)的時代,西方大國雖競相海外殖民,但彼此即便開戰,也不會以毀滅對手為勝,是「洛克式無政府」(Lockean anarchy)。二戰後即便美蘇冷戰,更是遠離霍布斯式無政府,向洛克式國際社會前進一步。若能進步到北約(NATO)或歐洲共同體(EC),雖然西方各國保有主權,形式上國際社會還是沒有世界政府,但已近乎「康德式」狀態—是更有序的國際社會。
媒體與一般性分析使用「國際社會」一詞,不會像英國學派這樣講究,情有可原。但很多作者會情不自禁地用「國際社會」占據言論制高點,實際上只是指「跨大西洋共同體」(或譯為大西洋社區,Atlantic Community)。事實上,英國學派也被其他學者批評囿於歐洲中心主義的,沒有考慮西歐—北美以外國家的歷史經驗,以致於其「無政府的有序」(anarchical international order)只建基於全球化—大航海時代(其實即是殖民時代)以來的規範和理念;其核心有三:西伐利亞的主權國家體系、自由主義的市場經濟、個人主義的民主制度,可合稱「自由國際秩序」(Liberal International Order, LIO)。
金磚集團:全球南方的「第一方陣」?
但這些「規則為基礎」(rule-based rules)的秩序,一開始只適用於西方「文明國家」。也就是說,殖民地和「東方專制」(如非洲、拉美、印度、中國、日本、朝鮮)因不夠文明或根本「野蠻」,不適用這些規則,而可以作為無主地或有限主權者加以侵奪。這是「雙重標準」合法化的歷史淵源,也是南北對抗(North-South Struggle)、「第三世界」運動的起點。在「全球化已死」的今天,已開發國家的民粹領袖責備自由國際秩序不再使西方獲益,甚至揚言退出。但除個別大國以外,多數開發中國家仍難跳脫發展困境,也疾呼要把自由國際秩序(布林頓森林體系是其制度的具體展現)改革為「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
更加流動不羈的「全球南方」
可能是「第三世界」過去具有排斥蘇聯/俄國的暗示,「全球南方」(Global South)在21世紀變成更合適的非西方世界的代稱。不過在剛剛通過的2024金磚集團國家《喀山宣言》中,儘管新加入的土耳其不太算「南方」(北約與「南方」似乎是互斥的),包括印尼與越南、泰國等其他12個新夥伴國,應是標準的南方國家。該集團尚未把自己直接等於「全球南方」代表,但習近平已表明金磚集團是「全球南方的第一方陣」,(First Phalanx,「方陣」指希臘長矛重步兵方隊)。曾領導1955年「萬隆會議」的印度,更自詡為全球南方的天然領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