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幾年,美國經歷了一場史詩級的工廠建設熱潮。一些分析師和民主黨人認為這波形勢可能面臨風險,原因是前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反對促成這一潮流的法律。
經通膨因素調整後,美國第三季製造業建築的私人固定投資折合成年率達到2,360億美元,是川普擔任總統期間峰值的兩倍多。上一次工廠投資成長如此之快是在20世紀60年代太空競賽的高峰期。
本文為風傳媒與華爾街日報正式合作授權轉載。加入VVIP會員請點此訂閱:風傳媒・華爾街日報VVIP,獨享全球最低優惠價,暢讀中英日文全版本之華爾街日報,洞悉國際政經最前沿。
這一熱潮似乎在一定程度上與《晶片法》(Chips and Science Act)和《降低通膨法》(Inflation Reduction Act)有關。《晶片法》為半導體製造設施提供530億美元補貼和稅收抵免,《降低通膨法》則授權為低碳技術提供數千億美元稅收抵免和貸款。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已於2022年將這兩項法案簽署成法律。
「當你看到相關指標的圖表時,你會覺得有點瘋狂,」倡導共和黨人採取民粹主義經濟政策的智庫美國指南針(American Compass)創始人奧倫・卡斯(Oren Cass)說。他說,這表明,政府鼓勵發展戰略性或重點經濟部門的產業政策可以提振經濟供給側。
「《降低通膨法》和《晶片法》取得了巨大成功,我認為甚至超出了拜登政府最初的預期,」耶魯大學預算實驗室(Yale Budget Lab)經濟學家厄尼・泰德斯基(Ernie Tedeschi)說;泰德斯基曾在拜登的美國總統經濟顧問委員會(Council of Economic Advisers)擔任首席經濟學家。
《晶片法》旨在擴大美國的半導體生產基礎,這些半導體對從汽車到人工智慧(AI)系統和軍事硬體等無數產品都至關重要,該法同時要減少對地緣政治敏感的台灣、韓國和中國的依賴。《降低通膨法》旨在加速向低碳能源的過渡,同時支持電動汽車和電池等配套設備的國內製造。
但川普批評稱,這些法律不過是贈品而已。
川普在10月26日喬・羅根(Joe Rogan)的播客節目中說:「我們投入了數以十億美元計的資金,讓富有的公司參與進來並借錢,在這裡建立晶片公司,但他們無論如何都不會回報給我們一些優秀的企業。」「當我看到我們花了很多錢讓人們製造晶片時,我覺得這不是辦法……你本可以用一系列關稅來做到這一點。」
在9月對紐約經濟俱樂部(Economic Club of New York)發表的演講中,川普誓言要「撤銷名不副實的《降低通膨法》下所有未動用的資金」。在最近的一次採訪中,有可能成為川普政府財政部長人選的約翰・ 鮑爾森(John Paulson)表示,他將與馬斯克(Elon Musk)合作,取消《降低通膨法》中的綠色能源補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