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仍是「底標議價制」,「清官」堅持按照政府規定,只給 15% 利潤,根本活不下去。有先進告訴我,因應辦法很多,包括:估價單大灌水,或先拿到單、日後再找理由強迫追加預算,或「放長線釣大魚」,這一單認賠,但在過程中把這家納入為囊中之物。
前2項與我個性不符,做不來。「放長線」我要和董事長談,董事長說各事業全部「利潤中心化」,不會貼補,如果虧就收掉。當時資訊系統前景未明,各軟體公司都不大,我們也不過30來人,所以董事長不是絕情,而是企業成功者的霸氣。
我棄標後,該部部長與我原來並不認識,投標過程中他也沒出現,卻特地請我去一談,願意延期開標,期望我再回去按底價接標,我只能感謝與婉拒。
後來我只好經過「手套」去建立關係,董事長警告過我,這樣並不適當,必須自己去經營應酬。
1992年我一位老師由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回到臺大創辦研究所,師資開2個條件:第一、電腦輔助教學;第二、英語授課。現在感覺很平凡,當時卻找不到人,所以執意邀請我返校教書。雖然待遇有天壤差距,但工作的興趣與快樂感更重要,我也由資訊系統的承攬者,轉變為指導者、評審者了。
UML●解決需求規格的抽象預期
2003年「政府電子採購網」上線後,招標程序標準化,效率增加,流程簡化,更重要的是有了透明化的基礎,資訊系統招標累積20年經驗,也更合理化了。
當前資訊標案所見到的全是「有利標」,不致發生因能力強,反而必須棄標的情形。得標廠商、評審名單也都可以公開。
那北分署的吳員為何還被屢屢退件呢?因為我觀察到2類主管仍然以不同方式存在。一類只要把預算用出去就好,自己不管,其實也已發生另類缺失。第二類則是有獨特的想像,更糟的是有圖利的行為。
先不談主管的情緒管理部分,在資訊系統標案中最重要的是「需求規格書」,國內幾乎全部都是以文字表現。唯許多主管腦中想的,無法以文字精確說出,而部屬為主管聽寫的文字,又未能符合主管的想像。
這個問題在國際上早已發生,而以「圖形式需求規格書」來解決。當前最普遍的就是統一塑模語言(UML, Unified Modeling Language),為16個系統開發圖。對系統的預期,以圖形表現比以文字表達精確也簡明得多。
其中第一個「使用個案圖 Use Case Diagram」適合由招標者提出,定義需求,而其他由得標者製作,完成預期。
「使用個案圖」是英文的直譯,意譯就是「誰?做什麽」的需求圖。又分為2套,第一套是對常見需求的「系統使用個案圖設計」,第二套是對新創事業系統的「商業模式使用個案圖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