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清德應該感謝馬英九維繫交流窗口
兩岸交流三十多年,「統戰」從來不是台灣的恐懼,因為民主多元的台灣極具自信,朝野鬥嘴鼓─不論是國會或政論節目,都是台灣傲視中國大陸的一環,民主的「統戰」威力永遠超過威權,即使在共機共艦在台海週邊演訓幾成常態,台灣的社會活力還是遠遠高於中國大陸,僅此一點,台灣就沒有恐懼對岸統戰的道理。至於訪台團員具有共產黨或共青團背景,更不值得一提,別忘了,藝文界和包括民進黨在內的朝野政黨全力救援的出版人富察延賀(已來台定居),就具有共產黨員身份。
持平而論,賴清德想要兌現他就職講話的承諾,殊為不易,一方面民進黨主戰派聲量乃至對賴清德的影響,顯然高過主和派,二方面賴清德「務實台獨工作者」的標籤,就職不過半年就幾乎沒有揭掉的可能;但正因為如此,賴政府更要格外重視所餘有限的交流管道,不論是馬英九基金會持續努力的兩岸參訪團,或者民進黨執政進入第九年都未曾中斷的雙城論壇,事實上,民進黨議員最初也是參與雙城論壇的,包括現任陸委會副主委梁文傑,二0一七年就曾隨柯文哲往赴上海,不論「反中」或「和中」,自己築牆關進小樓就不可能「知中」,即使民進黨人去不了或不想去,對於兩岸交流的一切經驗,不但不該排拒,甚至應該主動尋求了解,沈伯洋擔心的「情報戰」,本來就可以是雙向的。
退一萬步說,美中即使處於最艱難的對峙形勢,也沒有中斷對話─從高峰對話到軍事財經金各層面,台灣在地緣政治的最前沿,面對戰爭風險,既不能片面倚仗美方的支援,也不能片面相信中國不會動武,所謂的和戰準備,豈能只靠不斷提高的國防軍事費用?民進黨不必冷嘲熱諷馬英九熱衷兩岸交流,相反的,應該感謝馬英九還能扮演這樣的角色,兩岸持續交流就是最好的戰爭風險降溫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