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日報》我在南美目睹了中國的種種大手筆,美國人幹嘛去了?

2024-11-28 12:30

? 人氣

圖為秘魯首都利馬太平洋沿岸的一處中國主題公園,園內有亭閣和錦鯉池,遊客們可以一邊聆聽中國音樂,一邊賞玩雕刻的熊貓、龍和佛像。標誌牌顯示,該公園是在中國駐秘魯大使館的支持下開放的。 (JAMES T. AREDDY/WSJ)

圖為秘魯首都利馬太平洋沿岸的一處中國主題公園,園內有亭閣和錦鯉池,遊客們可以一邊聆聽中國音樂,一邊賞玩雕刻的熊貓、龍和佛像。標誌牌顯示,該公園是在中國駐秘魯大使館的支持下開放的。 (JAMES T. AREDDY/WSJ)

秘魯、巴西,聽起來像是探險旅遊的勝地。但那是美國人的角度。對中國來說,南美洲意味著商業擴張的機會。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在為期三周的南美之行中,我發現到處都是中國的大手筆,不禁感覺美國企業在這個它們本應更熟悉的地區太縮手縮腳了。

本文為風傳媒與華爾街日報正式合作授權轉載。加入VVIP會員請點此訂閱:風傳媒・華爾街日報VVIP,獨享全球最低優惠價,暢讀中英日文全版本之華爾街日報,洞悉國際政經最前沿。

我是《華爾街日報》駐紐約記者艾華添(James T. Areddy),多年來一直追蹤中國對世界的影響。我在秘魯的時候,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參加了秘魯錢凱港開港儀式。錢凱港由中資控股,可以使一些太平洋航運公司繞過洛杉磯。在巴西科帕卡巴納海灘附近,我看到中國品牌的廣告與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的車隊爭奪世人關注。

華盛頓可能不會告訴你,南美洲有的不僅僅是潛在移民和毒梟。中國看到了這一點。中國國家電網(State Grid)簽署了多項協議,空調製造商格力(Gree)在為家庭提供製冷產品的競爭中極具競爭力,這些都是佐證。這隻是我認為本可以由美國人大顯身手的兩個例子。

中國石化(Sinopec)在巴西改造加油站時,就像我上高中時在俄亥俄州打過工的那種加油站,美國石油巨頭在哪裡?習近平和巴西總統魯拉(Luiz Inacio Lula da Silva)簽署了數十項協議,其中一項協議是中國將為亞馬遜地區提供衛星網路。

在里約熱內盧兜風時,一輛中國製造的電動車吸引了我的注意,那是比亞迪(BYD)的海豚(Dolphin),這款名字有趣、兼具實用與豪華的車讓我耳目一新。後來我坐進了一輛美國製造的汽車,車窗是手搖的,這恰當地呼應我當時的感受。

影響 vs. 漠視

美國是西班牙語人口大國,但正如我在與利馬講普通話的餐館老闆聊天時了解到的那樣,中國與南美的關係也源遠流長。他們說起有著當地特色的「chifa」菜餚,這種中餐菜餚就像德州-墨西哥菜(Tex-Mex)一樣,但它們融合的是秘魯和中國風味。

如今,美國當選總統川普(Donald Trump)的強硬言論在整個地區引發焦慮,他宣稱要阻止非法移民,並加徵新的貿易關稅。我聽到人們討論的一個問題是,川普的移民政策是否可能與他對中國的貿易威脅兵合一處,尤其是在墨西哥。

例如,在墨西哥設立業務的外國公司是否會發現自己成為美國的靶子?比如在利馬,我遇到了兩位日本機械製造業者,他們在墨西哥新建了一家工廠,擔心自己的工廠會遭池魚之殃。

我聽到的基本上都是美國可能會如何將拉丁美洲推得更遠、將其推入中國的懷抱。所有這些都印證了我和駐利馬同事Ryan Dube今年所做報導的內容,這些報導旨在說明,在華盛頓方面表現出漠不關心的情況下,中國政府在拉美地區的影響力與日俱增,例如在大型基礎設施項目方面。

在利馬的一家阿根廷酸橘汁腌魚足球主題餐廳,一位美國前外交官告訴我們,有位南美官員曾向他感嘆:「我去北京會帶回一張支票,我去華盛頓會帶回一張照片。」

在利馬擁堵的交通中緩慢前行時,我不禁想到,中國政府可以為這座擁有1,000萬人口的城市修建地鐵來疏通道路擁堵。在里約熱內盧,當我以3G蜂窩網路的速度等待電子郵件下載時,我在想這裡提高通信速度是不是要靠華為(Huawei)。

儘管與中國打交道會帶來各種問題,但有望實現現代化。對南美人來說,美國110年前牽頭修建巴拿馬運河似乎已經不那麼重要了。

決策者的最佳夥伴

立即訂閱,即刻暢讀華爾街日報全文內容

並享有更佳的閱讀體驗

訂閱 每天只要10.9元 查看訂閱方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