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PM2.5的改善,近年臭氧已超越PM2.5成為多數縣市空污的主要污染物,改善率只有7%,甚至還出現不減反增的惡化趨勢。但國人對臭氧的危害卻不若PM2.5瞭解,更缺乏警覺性。事實上,高濃度臭氧對於敏感脆弱族群恐會帶來致命危害,但國內臭氧小時值空氣品質標準雖於今年修正加嚴至 100 ppb,但仍相對寬鬆,恐難達預警目的。而臭氧八小時標準值為 60 ppb,各站取每日第95累計百分比對應值,即一年容許超標約18天,跟世界衛生組織WHO公告「每年只容許3至4天超過50ppb」相比,算是非常寬鬆!國家衛生研究院幾年前就公布八小時臭氧超過40ppb一定跟致死率有關。
臭氧已成當前指標性空污物,但環境部仍不重視臭氧示警通報及國人空污與健康的環境教育。臭氧濃度通常在中午前後達到高點,然依環境部訂定的AQI空品指標,呈現紅色警戒得等到臭氧八小時移動平均值升高翻紅,通常是下午四、五點,臭氧濃度早已隨著陽光和光化學反應減弱而下降至相對安全的小時值,根本無法達到示警效果,讓民眾活在猝死風險中。雖然氣象專業的環境部長彭啟明曾在九月宣布,空品指標將改成依照小時值提早示警,但今年10~12月為試辦期,得等到明年一月才會正式上路。但觀察入秋以來的這個空污季,所謂的試辦似乎未發生示警效果,而且環境部僅在少數人會使用的空氣品質資訊網和環境即時通APP發布空污警報,對需要示警測站附近的廣大國人來說,絕大多數人是不會看到及收到環境部微弱的警告!
環境部、衛福部和地方環保、衛生單位應以國人健康為優先,在空污警告的作法上也該採取” Leave no one behind” 不遺落任何人的方式告警,才能讓國人在第一時間接收到臭氧和PM2.5飆高的危險警告,及時進行少出門、戴口罩、開清淨機等健康防護措施,才能減少國人在高濃度空污的暴露,以及發生急性或慢性過敏及呼吸症狀等疾病,更期望能減少肺腺癌及肺癌等罹病率。
*作者楊澤民為台灣健康空氣行動聯盟執行長,許心欣為爭好氣聯盟發起人暨監督施政聯盟執行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