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翹觀點:手抄禁書盜火傳薪的瘂弦與林清玄

2024-12-18 05:50

? 人氣

禁忌的年代,總有盜火傳薪之人。(AI生成照片片)

禁忌的年代,總有盜火傳薪之人。(AI生成照片片)

1966年,法國新浪潮導演楚浮推出一部發人深省的電影《華氏451度》(Fahrenheit 451),敘述一個壓制自由的世界,禁止人們閱讀及擁有書籍,消防隊的工作不是滅火,而是焚書。男主角蒙塔格就是一名負責焚書的消防員。反抗者的對策,是每人負責一本書,將之背誦下來,保存文化的火種。電影最後,觀眾看到漫天大雪的樹林草原間,許多「書人」穿梭其間,口中喃喃誦讀。他們用記憶傳薪。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在風聲鶴唳的戒嚴年代,瘂弦和林清玄從某種層面來說,都是盜火傳薪的天使。

這得從另一本書說起。新竹清華大學王俊秀教授,最近從小小一枚圖書章開始,串起一個又一個工程師,努力梳理出一整部臺灣中油公司高雄煉油廠的另類歷史,甚獲好評。《我書故我在:復刻高雄煉油廠圖書章的記憶》已在日前問世,細讀一則則油人的生命故事,令人感慨。

例如中油高雄煉油廠首任廠長賓果(1909-1950),1923年淸大化學系畢業,美國賓州大學燃料工程博士(1940),可惜1950年與化驗室主任俞慶仁從事提高汽油辛烷值實驗時雙雙殉職,留下結婚才4年的妻子。後來中油人用賓果遊戲,紀念賓果廠長。

又如繼任廠長的張明哲(1914~1998),還和老君廟元老金開英及賓果支持以譯作為主的油人同人雜誌《拾穗月刊》,並對外發行,為外界所熟知,直到1998年停刊。張明哲後來做到清大校長及國科會主委。

清華大學教授王俊秀出版新書《我書故我在:復刻高雄煉油廠圖書章的記憶》。(作者提供)
清華大學教授王俊秀出版新書《我書故我在:復刻高雄煉油廠圖書章的記憶》。(作者提供)

東吳大學英文系助理教授張綺容高度評價此書並且寫序推荐。張綺容教授指出,臺灣中油,是傳遞知識的火炬。寫成《我書故我在》的王俊秀教授,則是將這把火炬傳給世人的普羅米修斯。

而這把知識的火炬的火種又在哪裡呢?答案就在這本《我書故我在》的歷史現場——高雄煉油廠的圖書館裡。王俊秀研究發現:高雄煉油廠共計10所圖書室,藏書有的來自東京,有的來自滿洲國,有的來自上海,有的來自海內外私人捐贈,一架架、一落落都是油人前輩「右手煉油、左手鍊字」的火種。

中油高雄煉油廠辦的《拾穗雜誌》,在1950~1970年代很受歡迎。(取自《我書故我在》)
中油高雄煉油廠辦的《拾穗雜誌》,在1950~1970年代很受歡迎。(取自《我書故我在》)

這10所圖書室的館藏裡頭,不乏中國一九三○、一九四○年代出版的舊籍,由於作者沒來臺灣,因此,這批舊籍在戒嚴時期都屬於禁書;所幸高雄煉油廠裡頭都是高級工程師,警備總部查禁書很少查到裡頭去。

張綺容還說了一段秘辛,1954年,臺灣現代詩推手瘂弦,進入高雄左營軍中之聲廣播電台擔任編輯,期間常藉職務之便,到高雄煉油廠的圖書館翻閱書籍,名義上是找資料,實則是去抄禁書。由於館藏不外借,瘂弦於是「像中世紀的僧侶」那樣,將戴望舒(1905~1950)、聞一多(1899~1946)……等中國現代詩人的作品抄錄下來。每一字、每一句,都是臺灣現代詩壇的火種。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