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北分署標案掀勞權風暴─公部門外包人員權益不容忽視

2024-12-23 05:30

? 人氣

存在於公務體系中以外包方式承攬非核心業務的勞權問題,仍存在權益保護的灰色地帶。(示意圖/嘉義就業中心提供)

存在於公務體系中以外包方式承攬非核心業務的勞權問題,仍存在權益保護的灰色地帶。(示意圖/嘉義就業中心提供)

近日法院對一起勞資爭議案件作出判決,上訴人為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北基宜花金分署(下稱北分署)承攬廠商的員工,因契約終止引發資遣糾紛。法院判決僱主資遣不合法,並確認勞雇關係存在。北分署承攬廠商與員工之間的勞動契約爭議,再次凸顯了公部門外包體制下的結構性問題,並揭露了承攬體制如何導致勞工權益被侵蝕,進一步引發我們對相關制度的反思。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案件意涵:公部門責任不容迴避

在本案中,上訴人為北分署的業務輔導員(下稱該員)。分署透過公開招標的方式外包業務,而該員是北分署標案承攬廠商根據勞動契約僱用的勞工。隨著某標案結束,廠商以人力需求減少,已構成業務性質變更為由資遣該員,後又以曠職為由解僱。然而法院判定,廠商所謂的業務減少並非實質業務結構改變,而是未妥善安置員工,資遣違反《勞動基準法》。

值得注意的是,此類案件雖表面上是廠商與員工間的勞資糾紛,但其根源卻與公部門的外包政策密不可分。北分署在業務分派上是否考量到承攬廠商的人力配置及勞工權益保障?是否有監督廠商依法善盡雇主責任?這些問題都顯示,公部門在外包過程中不僅是一個標案的發包方,還是背後體制的設計者,對勞工權益的保障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外包體制的兩難與問題

長期以來,公部門為了降低成本及提升效能,採取外包方式承攬非核心業務,似乎已成為既定政策。然而,這樣的體制也帶來了以下幾個問題:

勞工權益的弱化

承攬廠商的勞工往往處於勞動保障的灰色地帶。他們的工作內容實際上與公部門核心業務密切相關,但卻不被視為公務員,連帶享受不到相關的保障。公部門與承攬廠商之間以契約關係切割責任,進一步弱化勞工在遭遇不公平對待時的救濟能力。

責任的模糊化

當外包廠商未善盡雇主義務時,公部門往往以「非直接僱用」為由撇清責任。然而,廠商的生存高度依賴於公部門標案,其實質運作亦受標案規範制約。如此情形下,公部門如何可能全然置身事外?

缺乏透明與監督

外包體制中,公部門對承攬廠商的管理大多集中於標案執行進度,而非員工權益保障。缺乏透明與監督機制,使得許多廠商得以規避勞基法規定,甚至在標案結束後隨意資遣員工。

解決之道:外包不等於卸責

本案的判決雖對上訴人帶來即時的救濟,但類似情形仍可能反覆發生,唯有從體制層面進行改革,才能避免悲劇重演。

強化外包標案的勞動條款

公部門在招標過程中,應強制要求廠商保障員工的基本勞動權益,並納入明確可執行的規範。

建立責任共擔機制

公部門應與承攬廠商共擔勞工權益的保護責任。當廠商違法或未善盡義務時,勞工應可向公部門尋求救濟,以避免因層層外包而陷入無從追責的困境。

設置第三方監督機制

針對外包過程的合法性及勞工權益的落實,應由第三方單位定期審查,並公開報告,確保整個體系的透明性與公正性。

北分署的案件並非單一案例,而是體制問題的縮影。要解決這些問題,我們需要的不僅是法律的救濟,更是制度的革新。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實現勞動正義,並確保公部門在外包過程中不僅追求效率,更能以身作則,成為勞動權益的捍衛者。

*作者為臺北市政府勞動局、臺灣花蓮地方法院調解委員

喜歡這篇文章嗎?

侯嘉偉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