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別平等是一項全球共享的普世價值。《世界人權宣言》、《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以及我國《憲法》均將其列為基本人權。在各個領域中,尤其是在職場,性別平等不僅是法律賦予的義務,更是提升社會福祉的關鍵支柱。
台灣持續推進性別平等,以行動詮釋社會的逐步轉變。從法律保障到社會意識的提升,這段進程見證了對平權價值的堅守與踐行。而中華航空近期推出的褲裝制服政策,不僅是職場文化的突破,更象徵台灣社會朝更包容與多元方向邁進的重要一步。
刻板印象的過去:從中華開發事件談起
2001年,中華開發工業銀行頒布了一項備受爭議的規定:禁止女性員工穿著褲裝上班,違者需繳納罰款。該政策迅速引發社會輿論譴責,凸顯出職場中根深蒂固的性別刻板印象。當時的管理層認為女性穿裙裝才符合「禮貌」或「女性氣質」,此舉實際上剝奪了女性的穿著自由,並加劇了性別不平等。最終,在社會各界壓力及相關機構介入下,中華開發撤回了該規定,並被裁定違反就業服務法。此事件成為台北市成立就業歧視委員會後,首次因規定單一性別穿著而成立的就業歧視案件,彰顯了法律在抵制性別歧視上的堅定立場。
中華航空褲裝政策:包容性的新篇章
20多年後,性別平等議題再度成為焦點。2024年,多家國籍航空公司限制女性空服員只能穿裙裝的服儀規範遭國家人權委員會檢討,該委員會認為此規定構成性別歧視,並建議航空公司提供褲裝選擇。2025年1月,中華航空推出褲裝制服,此舉不僅改善了女性空服員的健康與安全條件,也展現了對個人選擇與多樣性的尊重。這一政策的調整標誌著航空業性別意識的進步,更推動了台灣職場文化的成熟與包容。
從法律規範到社會意識:進步的啟示
無論是當年的中華開發事件,還是今天的華航褲裝政策,這些歷史軌跡揭示了性別平等如何從法律規範逐步走向社會意識的覺醒。制度的建立固然重要,但真正的平等,需仰賴對觀念根深蒂固的改造。每一次對性別不平等的揭露,都是推動改變的重要契機,讓我們看見平等價值落地的力量。
持續推動平等的未來願景
儘管台灣在性別平等的道路上成績斐然,隱形歧視與性別隔閡仍在一些領域悄然存在。薪資差距、晉升機會以及職場性別比例失衡等問題,依然需要更多努力去解決。企業應帶頭創造平等與尊重的環境,消除刻板印象,讓每個人都能自由展現自我。唯有如此,性別平等才不僅是社會進步的目標,更成為每個人的日常現實。
*作者為臺北市政府勞動局、臺灣花蓮地方法院調解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