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感溫度是什麼?該如何查詢?氣象署最新對照表一次看

2024-12-27 09:00

? 人氣

體感溫度受多種環境因素影響,如濕度、風速、日照等,而這些因素會改變我們的熱量感知。(示意圖/柯承惠攝)

體感溫度受多種環境因素影響,如濕度、風速、日照等,而這些因素會改變我們的熱量感知。(示意圖/柯承惠攝)

您是否常常覺得明明氣溫不低卻冷颼颼呢?我們會發現體感溫度與實際氣溫之間存在明顯差異。氣象報告顯示某個地區的氣溫為30°C,但我們卻感覺比這個數字更熱,或者在寒冷的冬天,即使溫度顯示為5°C,會覺得更冷。其實,並非氣溫有誤,而是因為體感溫度受多種環境因素影響,如濕度、風速、日照等,而這些因素會改變我們的熱量感知。接下來帶您認識體感溫度是什麼?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體感溫度是什麼?

根據林老師氣象站臉書發文指出,體感溫度(apparent temperature),顧名思義,指的就是人體所感受到的冷暖程度,轉換成同等之溫度。此外,影響體感溫度的主要因素大致可歸納為四個,分別是濕度、風速、日照以及人體基礎代謝率(BMR)。然而,直接日照和基礎代謝率會因人而異,並且難以精確量化。因此,濕度和風速通常是更關鍵的因素。

林老師氣象站亦補充,當相對濕度較高時,空氣中的水氣壓也隨之增加,這使得人體皮膚表層的散熱變得不易,導致人們感覺到的體感溫度高於實際氣溫。因此,在濕熱的環境下,體感溫度會比乾熱的環境來得更高。而當風速增強時,風能加速人體皮膚表層的散熱,從而讓感覺的體感溫度低於實際氣溫。因此,夏天有風時會讓人覺得較為涼爽,而冬天有風時則會感覺很冷。

為何都跟氣溫不一樣?

體感溫度和實際氣溫之間的差異,主要由於環境中多種因素的影響,這些因素會改變人體感知熱量的方式。首先,直接日照確實會增加體感溫度,但日照的強弱變動較大,因此難以準確量化。而人體基礎代謝率(BMR)也會因人而異,不同的代謝率會使每個人對熱量的處理方式不同,這使得兩者的差異更難以精確計算。

濕度是影響體感溫度的重要因素之一,當濕度較高時,汗水蒸發的速度會減慢,這使得人體難以靠汗水帶走熱量來降溫。因此,即使氣溫較低,高濕度環境下人體會感覺更熱,因為散熱效果差,熱量無法有效釋放。在有風速的日子裡,風能加速皮膚表面水分的蒸發,從而幫助散熱,使得體感溫度比實際氣溫低。在冬季尤其要注意,風寒效應會讓裸露的皮膚迅速失去熱量,並且增加凍傷或體溫過低的風險。

對於台灣的冬天來說,當強冷高壓南下,帶來東北季風時,風力強勁,並常伴隨陰霾和小雨。此時,濕冷的環境會讓空氣中的水分穿過衣物,接觸到皮膚,使得人體消耗更多的熱量來保持溫暖,因此「濕冷」往往比「乾冷」來得更冷,這是因為濕氣會加劇寒冷的感覺。然而,在較高溫的日子裡,風寒效應的影響會較不明顯,這時濕度的作用會變得更加突出。在高濕度的熱天氣中,濕氣會妨礙汗水的蒸發,使得體感溫度升高,並且容易引發中暑等健康問題,這也提醒我們在高溫高濕環境中要小心防範。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