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 很重要的一點是不要將「反智主義」 與哲學上的「反理性主義」(antirationalism)混淆,否則將有無可救藥的誤解出現。如尼采,索瑞爾(Sorel)、柏格森(Bergson)、愛默生、惠特曼(Walt Whitman)與威廉・詹姆士(William James),或是像布萊克(William Blake)、勞倫斯(D.H. Lawrence)與海明威這些作家,他們的觀念可稱為是「反理性主義」的,但他們卻不是我們在社會或是政治意義上使用此「反智」一詞時所指涉的人。當然,在「反智主義」運動中這些「反理性主義」的思想家會被提及(光是愛默生一人就提供了他們很多可引述的言論),而只有在此時,也僅極小程度上會與我現在所說的相關。在本書中,我主要關心的是那些社會上的態度、政治上的行為、中下階層人士對知識分子的看法,只有偶爾才會觸及一些屬於哲學上對智性的立場或理論。其中最引起我興趣的那些「社會態度」,是當其產生社會影響力時,會嚴重地阻礙知識與文化發展者。故從近來歷史中找到的若干例子,就適足以說明「反智」的定義了。
*作者理查・霍夫士達特(Richard Hofstadter, 1916-1970),二十世紀的美國著名公共知識分子、哥倫比亞大學美國史教授。霍夫士達特曾兩次得到普立茲獎 本文選自作者著作《美國的反智傳統:宗教、民主、商業與教育如何形塑美國人對知識的態度?》(八旗文化 2025 年全新校訂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