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大快訊
20171031-SMG0035-快訊小紅條兒

閻紀宇專欄:維也納愛樂新年音樂會的女性新聲音

2024-12-28 06:20

? 人氣

在十九世紀晚期的音樂之都,蓋格是個不折不扣、備受矚目的「音樂神童」,而且「女性」的身分對她而言似乎助力更多於阻力。老約翰・史特勞斯(Johann Strauss)與小約翰・史特勞斯父子都曾指揮她的作品(老約翰・史特勞斯1848年曾在維也納演出《斐迪南圓舞曲》),也把自己的作品題獻給她。義大利美聲唱法(bel canto)歌劇大師董尼才第(Gaetano Donizetti)指導過她。除了鋼琴音樂,蓋格的聲樂作品也頗受歡迎,經常與當時歐陸第一線的歌唱家合作。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然而舊時代女性「事業與家庭不能兩全」的詛咒終究纏上了蓋格。她在1862年26歲時嫁入薩克森-科堡-哥達公國(Prince Leopold of Saxe-Coburg and Gotha)王室豪門,取得貴族身分,生了一個兒子,從此藝術創作與演出活動大幅減少,1890年在巴黎病逝,享年54歲,埋骨於蒙馬特公墓(Cimetière de Montmartre),和許多偉大的音樂家作伴(白遼士、德利伯、奧芬巴哈⋯⋯)。

另一個遺憾則是,蓋格雖然才華洋溢,但沒有機會進一步蓄積、發展出歌劇、交響曲、協奏曲之類的大型作品,甚至不曾寫過奏鳴曲與絃樂四重奏,因此她與她的珠玉小品很快就被後世遺忘。

如今維也納愛樂要將這位被遺忘的女性作曲家重新推上舞台,意義分外特殊。除了維也納、史特勞斯家族、圓舞曲的歷史淵緣,維也納愛樂也可以說是藉由向蓋格致意,確立自家性別平權的里程碑。

在歐美古典音樂「天團」之中,維也納愛樂最晚對女性敞開大門,長期堅持完全由(白人)男性擔綱(不過當然會與女性獨奏家、獨唱家合作),1997年才總算接納第一位女性正式團員,豎琴家雷爾克斯(Anna Lelkes)當時已經與樂團合作了26年,但身分始終是「臨時僱員」。

如今維也納愛樂全團145人之中有24位女性團員,比例仍然偏低,而且過度集中在絃樂,銅管與打擊樂都闕如。相較之下,美國天團紐約愛樂(New York Philharmonic)早在1922年就迎來女性豎琴家高德納(Stephanie Goldner),目前女性團員比男性團員還多。維也納愛樂顯然有待努力。

這個百年名團也的確做了不少努力,2011年任命第一位女性樂團首席(konzertmeister)、保加利亞小提琴家達奈洛娃(Albena Danailova,2019年曾經來台演出)。極為菁英的「樂團學院」( Orchesterakademie)目前只有13位學員,其中8位是女性。明年5月2日,維也納愛樂的定期音樂會( Abonnementkonzerte)將首度看到女性指揮家登台獻藝,米爾加・格拉日尼特-蒂拉(Mirga Gražinytė-Tyla)是立陶宛人,今年還不到40歲,曾經擔任英國伯明罕市立交響樂團(City of Birmingham Symphony Orchestra)音樂總監,是當今最被看好的新銳女性指揮家之一。音樂會上半場搭配華裔女鋼琴家王羽佳演出柴可夫斯基《第一號鋼琴協奏曲》,下半場是西貝流士的幾首交響詩。

德國音樂資訊中心(Deutsches Musikinformationszentrum)2021年進行的一項調查指出,德國129個接受政府資助的樂團只有21.9%的樂團首席是女性,女性團員比例不到40%,低於美國樂團的47%。指揮家性別失衡的現象更嚴重:2023年的統計資料顯示,由經紀人代理的指揮家只有11.2%是女性,比例甚至低於「女性國家與政府領導人」。對照今日各大音樂學院的「陰盛陽衰」的男女比例,古典樂界的性別平權顯然仍是一大問題。

*作者為資深媒體人,專業譯者

喜歡這篇文章嗎?

閻紀宇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