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尊彥進一步指出,《讀賣新聞》報導所指「『重武裝』海警船團」,想強調的是「4艘海警船都是搭載了76機砲」一事,強調這點是因為,中國派遣到釣魚台海域的海警船常是4艘編隊,通常只有其中1艘搭載艦砲,但從去年12月起,出現了4艘都搭載艦砲。基本上這意味著「在釣魚台海域對日本施壓的強度增加」。只不過,日本至今出動因應中國海警船的海保巡邏艦,儘管口徑較小,但通常每艘都有艦砲,且日方巡邏艦的數量都多於中國海警船。因此,日媒所謂「『重武裝』中國海警船團」的描述方式,可以看做是日本「有注意到中國施壓日本的強度增加了」,但未必不會相應地也提高因應的強度。
東京國際基督教大學政治與國際關係教授納吉(Stephen Nagy)與王尊彥有不一樣的看法,他接受香港《南華早報》訪問時表示,中國的確是利用其戰略不對稱優勢,試探日本當局面臨這樣的挑戰會有如何反應。他認為,日本很難透過自己海岸防衛隊在日本西南部海域威懾中國海警隊,因為北京當局將把任何海上自衛隊的部署視為升級,反過來說,這將為北京當局提供部署海軍船艦更多正當理由。
日本避免直接對抗,加強監控與情報收集
《風傳媒》提問,「日方是否會對中國封鎖演習持續按兵不動?」陳文甲回覆說:「日本對中國在宮古海峽和台海周邊的軍事活動保持高度關注,顯示日本避免直接對抗,惟已加強監控和情報收集,並與美國等盟友合作,提升區域威懾力;此外,日本正在推進國防現代化,包括增強海上自衛隊的能力,以應對中國未來可能對東海與台海的封鎖或是軍事挑釁行動。」
針對《讀賣新聞》報導,中國圍台軍演封鎖範圍擴及日本,日本政府雖提高警戒,但高層似乎毫無警覺,陳文甲並不認同。他進一步指出,「石破茂內閣去年12月27日通過2025財政年度的創紀錄預算案,其中包含8.7兆日圓的國防支出,就是顯示日本對區域安全環境惡化的高度警覺與安全作,其中該預算包括購買長程巡航飛彈和增強反擊能力的計劃,主要在應對來自中國、北韓和俄羅斯的威脅。」
陳文甲另提醒,日本也正推進國防現代化,包括增強海上自衛隊的能力,以應對中國未來可能對東海與台海的封鎖或是軍事挑釁行動。
王尊彥指出,日本對中國的安全威脅是很警覺的,對於「都來到家巷子口」的解放軍,不可能按兵不動。僅就報導中的12月22日解放軍護衛艦的動態,日本就派了海空兵力進行監視偵察,或許還有未公開的動作。他再從日本防衛政策與防衛建設這兩個面向分析。如果看政策面,每年出版的《防衛白皮書》對特定國家的安全關注之排序,或者是2022年發表的《國家安全保障戰略》等官方防衛文件,都反映日本最在意的安全威脅就是中國。再看實際面,日本防衛預算逐年大幅增加預算,而其強化軍備的方向,無論是武器研發或者人員、裝備的部署,「指向中國」的意味很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