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台灣民眾黨主席柯文哲在經歷百日的羈押之後,終於在台北地檢署起訴後,能夠暫時的離開看守所。不過才剛踏出看守所幾天後,就在北檢的數度抗告下,柯文哲又再度的回到看守所。
綜觀整個偵查程序,台北地檢似乎已經鐵了心的要對台灣民眾黨進行抄家滅黨的行動,至於原因筆者認為跟政治脫不了關聯。筆者就北檢的政治追殺、未來民眾黨該如何因應以及未來台灣可能的政治樣貌,來加以分析整起事件背後的政治動機與影響。
北檢的政治追殺
北檢的作為筆者基本上先定調為政治追殺,而目的是為了轉移民眾黨的選票到民進黨身上,但是否有達成呢?
我們先想想,什麼樣的情形人們會對於政治人物感到失望?必定是政治人物受賄事實明確,人證物證都極為俱全。畢竟要懷疑自己所支持的政治人物這件事情本身就很困難,這關乎到個人一直以來相信的事物可能會有所破滅。所以要摧毀個人的政治信念,必須要建立在極為充分的證據情況下,不過有嗎?
在整體偵辦的過程與結果都顯然存在缺漏,這包含:「受賄事實」(Excel pay)與「犯意聯絡」(檢察官臆測)上之舉證都顯然不足、在起訴書當中大篇幅的披露柯文哲個人的隱私(政治動機明確)、在公開審理的接押庭中肆無忌憚的發言。
除此之外,在柯文哲羈押的百日之中,台北地檢與特定週刊聯合辦案(雖然這真的很荒唐,但卻是真正發生的事實)在社會上不斷的放出案件的內容,再藉由特定媒體的評論來散播這些謠言,使柯文哲的名譽在這短短的幾天內不斷地被摧毀。
基於上述種種理由民眾黨的選票當然難以轉移。以台灣民意基金會之政黨支持度民調來看,在8月(也就是柯文哲還未被羈押的時候)台灣民眾黨支持度約為13.8%,而在12月則約為11.9%。觀察發現,這百天確實對於民眾黨的支持度產生了一定程度的影響,造成支持度的微幅下滑。
也就是說我們大致上可以得到一個結論,北檢的政治追殺對於台灣民眾黨在民意方面產生了一些影響,可能流失掉部分的選民,然而其整體的支持架構並未受到強烈的動搖。這些年輕人的選票並沒有因此轉移到民進黨身上,而在此司法程序中的憤怒也將在他們未來的投票價值上多上一份信念:「寧可投給國民黨,也不願投給民進黨。」
那在面對這波的政治追殺,未來民眾黨到底該如何面對呢?
未來民眾黨該如何因應
筆者認為民眾黨務必要抓緊民眾黨掌握的立院關鍵席次以及整頓黨內事務,此兩點來進行應對。
立院的關鍵席次:現行在野勢力(國民黨與民眾黨)在立院席次過半,對於整體司法體系的預算以及人士的任命有實質且有意義的影響。尤其是那種濫用出國考察的費用以及大法官與檢察總長的人士同意權等等……因此應該對此多多琢磨。再來就是民眾黨在這段時間當中必須繼續的披露我國司法體系如何腐敗,進而進行有關的立法作業。這些作為背後最主要的目的是讓人民更為確信我國司法的腐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