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璐進一步剖析川普的貿易保護主義,究竟對中國會造成什麼程度的傷害?在她看來,現在大家都知道川普一定會打貿易戰,因此2025年上半年會是中國出口激增的窗口期。而歐美日等發達國家工業生產處於衰退和低迷狀態,因此包括G7國家對中國貿易供應鏈依賴程度是增加的;儘管貿易戰開打,許多國家喊著「去風險化」,事實上中國也在去風險,於是導致了這些國家對中國依賴不減反增,但中國對他們依賴性減少的結果。
「一個事實基礎是,中國占全球製造業總產出已達3分之1以上,在如此工業規模下,美國等國家要對中國採行貿易保護主義,勢必會提高其內部生產和消費成本。因此恐怕真的要關注的是對華科技戰,這是一個硬戰場,美國對中國有科技產品出口限制,中國同樣會對晶片生產的原料進行出口管制。總體上,我認為中美雙方既會出招也會談判,一個邊談邊打邊出招的過程。」
實務經驗豐富,曾任海基會經貿處處長的海峽兩岸經貿文化交流協會秘書長鄧岱賢也有類似的觀察。他認為川普喊出對中國加徵60%關稅,現在下降到10%,說明他現階段只是在抬高自己的協商籌碼。「川普真的是一個很會談判的商人,如果他實施高關稅政策,將會造成全球貿易很大的變動。」鄧岱賢預估,中國大陸經過4年多的體質調整,必會對川普2.0的政策準備了因應措施,比如推出補貼政策支持,為台商留在大陸提供誘因。
製造業回流不見得有利於美國,中美AI競爭靠實力較量
「美國優先」做為川普經濟學的支柱之一,雖然政治意義大於經濟內涵,但相應的做法就是要讓製造業回流美國。魏艾表示,墨西哥是全球第7大汽車生產國,多是來自中國大陸和日本的投資,川普鎖定對墨西哥施以高關稅,實際上就是要逼中國和日本轉移到美國本土投資設廠。
鄧岱賢從中看到了問題所在,他說就算川普把製造業都拉回美國,可是美國工人工資太高,如果接下來又推動機械設備或AI製造,美國大廠的工會絕對會跳腳的。「川普還是應該要提升工人的競爭力比較重要,光是把製造業拉回美國,人力成本這麼高,又要如何提升自身企業的競爭力呢?」
由此進一步來看中美之間的AI競爭,就任璐的觀察而言,全球經濟已經從「互聯網+」的時代,進入了「AI+」時代,全球產業將經歷新一輪的產業大變革。而中美各自擁有較為明顯的優勢,例如美國表現在AI創新突破,而中國則是擁有最大的市場,加上政府力推「新質生產力」,表現出強大的產業化能力與應用場景能力。「坦白說,就看中美各自的實力較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