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對習近平來說是關鍵的一年,因為如果他再像前兩年那樣對付經濟,可能會讓中國更加陷入困境。目前中國情況確實嚴重,但筆者以為挽救的可能性不是一點沒有,相反,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中國政府手裡可出的牌還是有幾個。問題是在一個推崇「頂層設計」的國家,本來也許是好牌,卻很可能被頂層的人出錯了,最後好牌變成了臭牌。 儘管筆者也不贊成那種中國經濟崩潰論或者說中國經濟必然崩潰之說。
向「南方」傾斜
中國依靠龐大的製造業規模和能力,從理論上來說出口潛力依然不小。本來中國出口經濟面對富裕的西方國家,而這幾年顯然風頭不對。美國更考慮的是如何重新恢復自己的製造業,而歐洲則在努力保住自己的工業。而更重要的是,以前那種對中國傾銷的寬容,現在已經到了極限。這從西方國家對待中國電動車的處理方式就能看出來。
這幾年,中國稍微改變了其出口方向,或者說,擴大了出口的對象範圍。不少南方國家也成了中國出口的受益國。因為中國有從西方學習或偷得的技術,而通過中國一批有創造性的工程師和企業家(其中不少也是在西方受過教育)加工,使其實用化、廉價化,甚至在質量上提升一個等級。與此同時,中國政府(特別是習近平政府)有意地創造條件讓自己和企業賺取所謂的「低人權的紅利」, 而使得中國百姓的物質利益的提升跟GDP提升的速度根本不相配。正是這樣,不少南方國家在一開始,肯定會非常贊賞來自中國「價廉物美」貨物和技術。因為這種價格是任何西方國家無法提供的。 而如果是那些綠色產品的話,那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中國也確實在提升當地國家的減碳能力(如太陽能的利用,大批電動車的使用)。
但除非那個國家也是獨裁統治,該領導人完全可以用強制手段實現他的權貴資本主義式的霸權和壟斷,接受中國的貨物傾銷,而不顧本國工業(大多是小工業)的生存。否則,多多少少還是要靠選票上台的那些國家領導人,不得不在中國傾銷與保護民族經濟之前作一個選擇,即便有些國家對北京來說是「友好國家」。 譬如說,巴基斯坦是中國「鐵桿朋友」,可是現在這個GDP遠低於中國的國家自己生產的商品價格卻高於來自中國的。這對他們來說就是一種威脅。
商業霸權模式
儘管中國官方宣稱自己是社會主義,但實際上,在市場運作方面,可謂是野蠻資本主義。而這種野蠻資本主義的行為,有的是國家行為,有的則是企業或個人行為。中國之所以能在全球稀土加工獲得霸權,完全是政府有意采用非市場的、野蠻資本主義的方式,把加工的價格壓低到「白菜價」的程度。而時間一長,那些西方稀土加工企業撐不住了,紛紛倒閉。而中國則利用他們的倒閉而擴大市場,然後再把價格提高。這種模式,當然也被那些幾十年經過威權主義熏陶的公司和個人全盤接受,於是,人們就發現,中國人和公司無論是在墨西哥、巴基斯坦均在仿效這個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