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宇觀點:「公糧收購價」爭議暴露當前施政亂象

2025-01-16 06:30

? 人氣

4. 現行稻米產業輔導效果遭質疑:農業部提出的「糧食產業全面升級計畫」,有許多措施屬現行正在推動的加強版,業界對其實際執行成果多所質疑,政府強調民國100年曾因調高公糧收購價格,造成耕作面積增加三萬公頃,係多項政策(包括活化休耕地)所導致,不應獨責提高公糧收購價格:何況此次竟也趁機加入調高「休耕」補貼金額,引發不同看法,農業部有必要公開相關資料以解外界質疑。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5. 稻穀保價政策欠缺替代方案:全球目前僅台灣實施稻穀保價政策,政府每年需花費近百億預算在公糧收購,也不符合 WTO削減境內支持的趨勢,加以台灣也積極想加入CPTPP等區域經貿合作組織,停止實施稻穀保價政策並非不可行,但需要有更好的替代方案。

官方不贊成主要理由包括預算不足、國內稻米生產過剩、不利雜糧轉作等。事實上,朝野既然達成該決議,只要合理在經費上自然會給予支持;而國內力推雜糧轉作多年不如預期,應虛心檢討改進,而不是憂心尚未實施的調高公糧價格政策;至於是否造成種稻面積暴增(3萬公頃),政府有許多政策工具可以來防範,不必過慮。更重要的是,隨著消費習性轉變(食物消費從「以糧食為主」向「以多元化食物為主」轉變),全球對於「糧食」的界定,已不再僅限於稻米小麥玉米和穀物還包括肉類、蔬菜、水果、水產品等,台灣政府對於糧食安全定義和施政也應該與時俱進,做出適當調整並制定出糧食供應最適配比和規模,還應落實在國土計畫法內(國土計畫草案農地仍列74─81萬公頃)。

現行國內稻米產業確實存在諸多問題(如研發創新量能不足、天然災害頻繁、國內米食攝取量降低、生產成本增加、基層勞動力短缺、倉儲設施老舊、廢棄物資源化利用不足   ),須積極推動糧食產業結構調整(因地制宜 適地適種)、新品種育成暨推廣、稻米品質全面提升、提高農業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加強監測預警、產品多元開發利用、智慧化物流和倉儲、現行相關獎勵補助措施執行落差檢討修正等等,這些都需要朝野大力支持,才能順利推動,達到真正照顧農民生計的目標;若一再糾結於枝微末節導致朝野對立,恐因小失大,對整體農業施政大不利,「公糧收購價」爭議應盡快翻篇!

*作者為農經博士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