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華止」是一種治療糖尿病的特效進口藥,長期在中國二甲雙胍類降糖藥市場占據超過80%的份額。但在2021年後,國產仿製藥以超低價格把原研藥格華止給成功擠出,導致許多糖尿病患者只能買到3塊錢100片的中國產的「二甲雙胍」。
這樣的例子在最近各地中國公立醫院紛紛上演,原因就是,前不久中國國家醫保局組織的集中採購項目招標後,外資藥企因抵不過中國藥企超低的價格,而紛紛退出中國公立醫院市場,轉而向其他市場擴展。這讓許多原本依靠醫保來治療的患者來了個措手不及。
一直以來,在中國民間熱議的「原研藥」其實就是「進口藥」的代名詞,許多「原研藥」很多也是在中國生產,只是外資藥企將藥方和對製作工藝有進行把關監督,致使這類藥在中國醫藥市場上獲得較好的口碑。但這些藥品療效很好製作成本也是很高,所以總體來說要比集採藥貴。像德國拜耳的阿斯匹林,在中國電商平台「京東藥房」上的促銷價也要(人民幣)5-6毛錢一片。
隨著中國經濟不斷下滑,用於醫保的資金也因三年疫情封控結束後,變得岌岌可危,這就導致眾多中國公立醫院開始加大「集中採購」藥品名錄,而這些藥多是「仿製藥」且價格低廉。
早在2018年,中國開始推行大規模藥品集採,核心思路就是「以量換價」,用全國所有公立醫院的藥品銷量換取藥企的藥品降價,以減輕患者藥費負擔。隨著中國公立醫療機構的逐漸改革,醫院不再擁有藥品定價的權力,醫生也沒有給患者開藥而獲得所謂「藥品提成」。短時間內,對於這樣的策略可以影響到一些慢性病的患者,原因是這些人需要長期依靠「醫保慢性病報銷」項目來進行治療,可以用更少的錢去買到越來越多的藥,但是這些藥多是國產仿製藥,療效甚微。
中國同時也是「仿製藥」的重要生產國。根據中國衛生健康委員會的數據顯示,在中國4000多家製藥公司中,超過90%都是仿製藥企業。 在約17萬的藥品批文中,「仿製藥」占比超過95%。
2024年12月12日,中國開始組織第10批次藥品開始集中招標項目,直到12月30日公布的採購招標結果來看,此次招標創下了多個降價幅度「歷史之最」:藥品價格歷史最低,平均降幅超70%,50多個產品降幅90%以上。其中,尤為中國民間熱議的就是「國產阿司匹林腸溶片」(治療胃部疾病的藥物),中標單價降至三分錢一片。消息一出,許多中國醫學界學者和專家紛紛在社交媒體上質疑,這麽便宜的藥,能救人命?
讓人更驚訝的是,三分錢一粒的藥,在中國依舊還有利潤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