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成表示,中國需要調整內部經濟和外部經濟的比例,需要調整貿易的結構,擴展國內中產階級的消費能力,以此來應對美國的衝擊,因為從川普的貿易戰到拜登的脫鈎斷鏈,美國對待中國的態度發生了根本性變化。
準備二:穩定貿易,囤積黃金
「對於未來的關稅,應該做好準備,迎接更加保護主義的做法。」經濟學人智庫(EIU)亞洲首席經濟學家馬志昂也認為,川普在很多事情上都會改變主意,但關稅——特別是對中國的關稅——是過去十年中從他身上看到的意識形態一致性的關鍵領域之一。
對此,中國最顯著的準備是允許人民幣大幅貶值——到今年1月,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已跌破7.3大關,創下16個月新低。
這種貶值,使中國商品在國際市場上更具價格競爭力,從而可能預防性地抵消美國對中國商品施加的關稅影響。
此外,在金融方面,中國採取了一增一減的策略。
減持的是美國國債。中國長期以來是全球美債的最大持有者,最高點在2013年11月,持有量達13167億美元。到川普贏得大選時,中國持有的美債已降至7600億美元,創下15年來最低,比最高點減少了40%。
中國同期還在大量囤積黃金。
整個2023年和2024年,中國都在買入黃金,中國央行在24個月內增加了16.6%的黃金儲備。此外,中國還通過一系列隱秘交易購買黃金,實際增加的儲備可能更大。
川普當選前的6個月,中國完全沒有購買,按兵不動,而川普當選之後的幾個月,中國突然開啓了連續的增加模式,每月都在增加黃金的囤積。
徐天辰指出,中國此舉顯然是為了減少對美國國債市場的直接風險暴露。特別是在俄烏戰爭爆發後,西方對俄羅斯實施的金融制裁,可能讓中國意識到,一旦發生極端衝突,中國在海外的金融資產將面臨重大安全隱患。
中國的學者余永定也在公開場合表示,中國有序減持美債,是基於對美元武器化這一風險的考慮。
準備三:外交領域,修復關係
川普當選後,中國也同美國在亞洲最重要的盟友日本,開始修復長期低迷的雙邊關係。
從2012年夏天開始,中日關係經歷了保釣、釣魚島國有化、中國反日遊行以及日本首相參拜靖國神社等多起事件。
2020年原本要進入修復期,但新冠疫情來襲,習近平取消了這次重要的訪日行程。這次關係回暖的契機最後被多個事件破壞,比如安倍晉三的下台和遇刺,日本核廢水排放,以及在中國發生的多起針對日本學童的襲擊事件。
今年10月,日本迎來新首相石破茂,他赴美參加APEC和G20兩場峰會,並與習近平會談。兩人會面時表示,希望建立一個穩定和建設性的雙邊關係,並特別提到以此來應對當前複雜的國際和地區形勢。此後,日本派遣外相訪問中國,為兩國元首的互訪進行鋪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