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淑娟專欄:專家、專案分不清,四接環評又搞砸了

2025-01-21 06:50

? 人氣

另外嚴格限制LNG船進港條件,風速10米每秒以下才進港,其他限制進港條件包括:流速大於2.5節、能見度小於1浬、波高大於2米等。在這些條件下,可作業天數減少,但在可接受範圍,而且一個月平均只有2艘船進港,利用離峰時間進港,錯開商船,對基隆港船舶進出影響有限。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四接,對海洋生態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

台電的協和四接計畫,海域開發範圍包括:興建防波堤、LNG卸收碼頭、2座各約16~18萬公秉儲槽。填海造地從29.25公頃(1.0),縮減到14.5公頃(3.0),並將填海區東移,台電認為縮小範圍,已降低對海洋生態影響。

會後環保團體舉行記者會,指會議沒有充分討論就通過,要求在環評大會前,應針對海洋生態再舉行一次會議。(圖/作者提供)
會後環保團體舉行記者會,指會議沒有充分討論就通過,要求在環評大會前,應針對海洋生態再舉行一次會議。(圖/作者提供)

台電推薦的專家、台大海洋所前所長戴昌鳳說:「如果是方案1.0跟2.0,我也沒辦法支持,但3.0方案至少避開珊瑚生長最好的區域,而且沒有發現特殊或稀有保育類生物,對珊瑚及海洋生態影響相對比較輕,又可以兼顧發電。」他也認為台電的生態補償方案,設置消波艙,投放具生態孔隙消波塊,營造有利生物生長環境,學理上是可行的。

而環團推薦的專家、中研院生物多樣性中心研究員陳昭倫,以預錄影片表示,外木山海域擁有台灣少有完整的「非礁型珊瑚生態系」,雖然他也認同3.0方案已避開外木山最主要的非礁型生態系,但強調生態系是聯通的,珊瑚生態系需要其他周邊生態系支撐,不是說沙地就可以犧牲去填海造陸。

而他覺得台電的復育方案「有邏輯上的誤謬」,外木山海域本來就是一個很天然的岩礁海岸,只要維持良好的海洋環境,非礁型的珊瑚生態系自然就會形成,不必多此一舉,用沉箱、水泥防坡堤,去營造半殘的生態系。

他還提到,環說書中的珊瑚鑑定錯誤百出,這點連戴昌鳳都同意。而台電並沒有否認,只解釋因為在秋冬調查,能見度低,造成鑑定困難。話說,台電都承認鑑定有誤了,他提的復育計畫,還能相信嗎?

到此會議已開了8個小時,加上陳昭倫沒在場,這個議題不像操船,有較多時間討論,這點引起民間團體不滿,認為應該在環評大會前,再舉行一次海洋生態專家會議。這個要求尚屬合理,因為的確討論不足。

傾國傾城發電,只為博資本家一笑

在專家會議的場合,只有討論那個主題的專家在場,但當天與會的,還有專案小組委員,有的一邊說自己不是這2個領域的專家,一邊又突兀地發表很多談不上專業的意見,當主席、環境部次長葉俊宏問他們,「有沒有足夠資料做判斷?」他們又說有,真懷疑是那來的自信,他們真的都聽懂了嗎?

最後在民眾不願離場下,專案委員沒有討論直接投票,而且有9位投「兩案併陳」,只有1位投「補件再審」,至少還有1位,真是足以慰藉。話說,如果連討論都免了就要投票,還兩案併陳,那就要問,專案小組到底為什麼存在?

稍晚,陳昭倫在臉書放了一段外木山海洋生態影片,並寫「再見...外木山」。只要用電不斷成長,就必須蓋更多接收站、電廠來滿足,於是每過一陣子,就發現又有什麼不見了,藻礁不見了、外木山不見了,接下來又會有什麼會不見了。傾國傾城發電,只為博資本家一笑,我們真的要這樣嗎?

*作者為獨立記者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