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在就職演說上再次強調他「常識革命」的宏大藍圖,這種強勢、甚至可稱之為「霸道」的政治身段,透過短短幾天內簽署上百項行政命令的方式迅速顯露出來。對於他所謂的「深層政府」與移民議題,川普從不掩飾自己的不信任與厭惡。他對移民政策所作出的激烈調整,如大規模掃蕩非法移民與強化邊境管制等,無疑象徵著他對「危害美國者」進行徹底整肅的企圖心。這種姿態在其支持者看來,大概就是川普「剛正不阿」的證明;但在外界不少觀察者眼裡,則帶有濃厚的排外色彩與施壓恐嚇意味,彷彿試圖利用行政權力對弱勢群體祭出「殺一儆百」的威嚇效果。
雖然川普在演說中罕見地透露了一絲謙遜,承認自己在過去八年間「遭遇了史上最嚴峻的考驗」,並「學到了許多」,可這種「學到的經驗」似乎並非指向更開放或更多元的執政哲學,而更像是如何在體制既有的縫隙與漏洞中取得最大掌控權。對外交官僚系統的大幅度清洗,正是典型的例子。那些曾在共和、民主兩黨政府下都服膺職責的資深官員,如今接獲「立即走人」的通知,雖能展現川普想要快速改變國務院基調的決心,卻也在在顯露他的政治審查邏輯:誰不追隨他的方向,誰就是所謂「深層政府」的幫凶。這些離任者在外交經驗和專業上的損失,最終可能導致的,是美國在國際事務中喪失長期累積的人脈與智慧,而不一定會換來一支更忠誠、更有效率的外交隊伍。
川普對國務院的人事「大換血」與他對全球貿易新秩序的想像,幾乎可以視作同一枚硬幣的兩面:他的思維基點,就是相信美國可以單憑「真實力量」和「單邊意志」在國際舞台上重新塑造自己所需的局面。這在貿易政策上特別顯而易見。他不僅喧嚷著要對多國產品課徵更高關稅,而且試圖把墨西哥灣改名成「美國灣」,甚至在宣誓時展現對巴拿馬運河和格陵蘭島的擴張興趣。這種聳人聽聞的操作手法固然能激發一部分國內選民的民族情緒,卻也可能在國際社會引起恐慌和排斥,特別是那些長期與美國維繫密切貿易聯結的國家,最明顯者莫過於加拿大、中國和墨西哥。當川普狠批全球化「掏空美國」的同時,卻也把自己國家裹挾進更加不確定的世界市場之中。
事實上,川普就職後立即簽署上百項行政命令,可能帶來的第一個效果,便是行政權與立法權的博弈將會更加激烈。美國國會對於這些帶有濃厚保護主義與排外色彩的政策,未必會一面倒地支持;即便共和黨在眾議院或參議院握有優勢,黨內依然有溫和派與反對聲音。川普簡化決策程序、忽視協調溝通的做法,所激化的政治裂痕恐怕不會只是黨派之間的對立,而更是美國社會本身的歧見。畢竟,移民政策事關美國勞動力供給、社會結構、種族議題等多層面因素,強勢掃蕩可能在局部地區博得掌聲,但在更多需要移民人口的產業中,則可能衍生生產人力短缺或社會動盪的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