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是大選年,全世界有60多個國家舉行了總統或國會大選,包括歐洲議會、印度、美國、俄羅斯、法國等國,當然還有臺灣,全球約有將近10億人參與了投票。但是看似塵埃落定卻帶來更大的不確定性,特別是歐洲。2025年對歐盟來說將是充滿挑戰的一年,加速歐盟分裂的力量稱正在暗潮洶湧,2024年改選的新歐洲議會與歐盟理事會領導層恐怕也無能應對。
今年一開年,烏克蘭就把經過其境內的俄羅斯天然氣管線給停掉,拒絕與俄羅斯的天然氣公司續約,這讓中歐一些長期依賴俄羅斯天然氣的國家,特別是斯洛伐克受到很大的衝擊,因為該國三分之二的天然氣都來自這條管道,親俄的斯洛伐克總理菲柯除了大表不滿外,還親自跑了一趟莫斯科與俄羅斯總統普京會面,讓高喊團結的歐盟臉上無光。
一月初,奧地利主流政黨組閣無望,總統已經將組閣權交給極右派的自由黨黨魁基克爾,這將會是奧地利自二戰以來第一次由極右翼政黨組閣。基克爾親俄、反移民的色彩也會是歐盟頭疼的人物。如果基克爾順利組閣,會給二月也將改選的德國右翼帶來鼓舞作用。由於去年底馬堡的聖誕市集恐攻事件讓德國民眾驚魂未定,現在極右翼的另類選擇黨聲勢看漲,穩居第二,如果大勝,很可能改變德國政治生態,不無也有組閣機會。法國雖然右翼在去年的國會改選並不如意,但是也是足以影響新政府的力量,新的國民議會才選完不久,就已經倒閣過一次,2025年恐怕還會出現倒閣的情況。德法政局往往也會牽動歐盟的走向。
俄烏戰爭能否在今年停火,以及如何停火也是歐盟的一件大事。川普陣營表示,烏克蘭不可能在不放棄領土的情況下停火,但是如果要烏克蘭放棄至少五分之一的領土,對歐盟與北約都是臉面無光的結局,歐盟本就無心讓烏克蘭加入,在近乎投降的停火協議下,烏克蘭付出如此慘痛的代價加入歐盟,可能性不高外,意義也不大。在這種情況下,原本親俄的中東歐國家就更勇於挑戰布魯塞爾的權威。就算達成停火,烏克蘭的戰後重建對歐盟也是一項難題。
歐洲難民問題在今年會更加複雜化,因為敘利亞阿塞德政權垮臺後,一些收留較多敘利亞難民的國家如德國、奧地利等已經宣布不再接受敘利亞難民的庇護申請,並準備遣返這些難民。但是請神容易送神難,許多難民在當地已經居留超過10年,要他們回到滿目瘡痍的家園重新開始,心中想必也是百般的不願意,這將對這些國家的治安與財政都會造成更大的負擔。此外,如果今年俄烏戰爭停火,遣返烏克蘭難民也會是一件大事。難民問題會是各國與布魯塞爾衝突的導火線。
川普上臺對歐盟更是最大的挑戰,除了極可能發生的關稅戰之外,川普最近關於取得格陵蘭的言論夠是讓歐盟尷尬不已,對此不敢吭聲。外交政策高級代表卡拉斯不敢嚴厲批評美國對歐盟成員國領土的染指意圖,只會弱弱地說「尊重格陵蘭主權」。如果美國只是低調地加強在格陵蘭的軍事存在並加大礦產的開採投資,丹麥與歐盟都不會如此難堪,現在流露出不賣就搶的匪氣,讓歐盟下不了臺。一個連成員國的主權都無法捍衛的歐盟,留著何用?
俄烏戰爭已經讓歐洲國家安全壓力倍增,現在川普又要求增加國防經費,勢必在許多國家產生排擠效應,必須犧牲長期以來習以為常的高福利生活,以及已經相對落後中美的科技研發投入。
隨著成員的增加,內部分歧日漸擴大,民主赤字問題嚴重,決策的透明度與效能,領導層的平庸無能早為人詬病,歐盟成員對這個共同體越來越悲觀,這一年歐盟如果不能戮力革新,走出自己的路,最終步上分崩離析不遠矣。
*作者為自由撰稿人,本文原刊《奔騰思潮》,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