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勒才剛當風險投資人。」他回想。「一想到有人要把他那一套風險投資的風格,在自己身上實驗,我就覺得不太能接受。」他個人偏好葛利。葛利是前華爾街分析師,年紀比卡蘭尼克大10 歲,擔任風險投資人的資歷,也比寇勒深。「有點類似跟認識的魔鬼打交道,總比不知道要對付誰來得好,至少我知道這傢伙的行事風格。」
2011年2月,基準資本在Uber 的「A輪募資」投了1,000 萬美元,那是Uber 獲得的第一筆外部資金。因此,基準資本成為Uber 最大的投資人,並如卡蘭尼
克所願,由葛利進入董事會。把基準資本說好投入的現金排除在外,他們預估Uber 當時的市值,已經來到6,000 萬美元。
從前到處求人,如今金主捧著錢上門
到了2011 年底,卡蘭尼克又重回市場找金援。雖然Uber 只在少數城市營運,此時卻能以具體、值得信賴的語彙,描繪未來前景。謝爾文.皮謝瓦(Shervin Pishevar)那時剛加入門洛創投(Menlo Ventures),非常想要投資Uber。「Uber 規模很小,但是所有指數都很不得了。我本來估計,一年之後他們毛利就會做到1 億美元,但他們半年內就做到了。」
皮謝瓦雖然是創投界的新人,但他可是建立人脈的老手。他和父母在何梅尼(Ayatollah Khomeini)上台掌權前,離開伊朗,而皮謝瓦在三十幾歲,就已經賣掉好幾家科技公司。2011 年10 月,他到突尼西亞參加一場創業者大會,在當地接到卡蘭尼克致電,詢問他是否還想投資。門洛創投最後投入2,650 萬美元,而他們當時估計Uber的市值,已達到2.9 億萬美元。
其實,皮謝瓦帶給Uber 的遠超過他公司的資金。皮謝瓦早些年前經營過電玩相關公司,他和好萊塢的許多演員和經紀人都有私交。他投資Uber後,也招了一票影視圈名人來投資。他介紹來的那些赫赫有名的人物,包括艾德華.諾頓、蘇菲亞.布希(Sophia Bush)、奧莉維亞.孟恩(Olivia Munn),以及艾希頓.庫奇(Ashton Kutcher)等知名演員。此外,經紀人阿里.伊曼紐(Ari Emanuel)、導演勞倫斯.班德(Lawrence Bender)與音樂經理人Jay Z 等人決定投資Uber,也都是皮謝瓦的功勞。
他還介紹卡蘭尼克給亞馬遜執行長傑夫.貝佐斯(Jeff Bezos),貝佐斯的私人創投公司,後來也成為Uber 的金主。另一個關鍵的新投資者,就是高盛集團(Goldman Sachs),成為Uber 非正式的財務顧問,同時也是接下來幾年間,Uber 非工程師人才的來源。
*作者為《財星》雜誌資深主編,專門報導矽谷與華爾街;《財星》年度科技論壇「財星腦力激盪科技會議」(Fortune Brainstorm Tech)的共同主席。2008年於《財星》(Fortune)發表文章<賈伯斯背後的天才>(The Genius Behind Steve),正確預測蘋果未來的執行長,是當時的營運長庫克(Tim Cook),因此廣受注意與重視,也開啟了這本書的寫作動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