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外的候鳥飛回台灣,最想回味的通常也不是什麼大菜,而是那些從小吃到大的台灣小吃。台灣的小吃是庶民文化的經典代表之作。樣式之多,種類之廣,真的是想來都會流口水。大家從小吃這些長大的,所以真的是一輩子魂縈夢牽的美食記憶。
這次飛回台灣,除了台北之外,照例要回老家大甲住上幾天。大甲這幾年拜鎮瀾宮之賜,遊客不少。新的飲食選擇不少。不過這次回來,最想吃的還是那些從小吃到大的老店老食。這次回台灣好像是回來餵豬的,一路吃個不停。
現在各地的小吃經過電視台美食節目的造神運動,每家都要貼上一大堆XXX電台報導,XXX訪問過的廣告。好像美食不上電視就不算美食。很多新店舊店,好吃難吃,一般遊客光看那些自吹自捧的造神宣傳,也很難分得清楚。還好這次回來,發現很多從小吃到大的老店都還在,卯起來吃,吃得很高興。
來看看大甲在地人心目中好吃的老店美食吧。
粉腸。用地瓜粉和水,加赤肉調的內餡,拿豬小腸來灌。煮熟放涼了沾蒜蓉醬油膏吃。在地人都是吃這家「順伯」王禮順和他太太易月賣的粉腸長大的。店就在媽祖廟側面的第一公有市場的巷子裡。
從小吃到大,總是直覺地以為大家都吃這個。一直要到大學北上求學,才知道除了有些宜蘭來的同學之外,很多台北小孩子連聽都没聽過這個。那個時候才真正知道原來小吃也是有地域差異的。
現在在夜市裡還有這攤標榜是老店的小攤「康家阿嬤ㄟ粉腸」也賣粉腸。因為位置顯眼,很多外地的遊客會來買。不過這攤小的時候真的是没聽過。
「順伯」對面的這家豆花攤也是從小吃到現在的。這攤通常只賣到中午過後,賣完就收攤了。
賣冷熱兩款豆花,就是傳統的花生豆花,不囉嗦。它們的花生煮得軟綿,好吃哩。左邊那碗是冷的,右邊那碗是熱的。我一向是覺得熱的有加薑汁比較好吃。
紅豆餅。媽祖廟附近有不少攤,爸媽說這家「媽祖廟榕樹下」的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