況且,時間也不在希臘一邊,因為7月20日希臘還有一筆積欠歐洲央行的35億歐元貸款要還,無法償還意味著希臘違約愈發嚴重。
從歐盟立場來看,雖然過去幾年特別是過去幾個月,希臘已讓歐盟「受夠了」,但主張希臘留在歐元區的意見目前仍佔上風。這不但是因為希臘所處的地緣戰略位置,也是因為希臘作為歐洲文明搖籃的特殊象徵地位。因此,直接把希臘踢出歐元區仍將是低機率事件。
資本管制保住銀行、重創經濟
希臘自6月29日實行資本管制,就像一次退出歐元區的預演。儘管預演規模和強度相比真正「退歐」都要差很多,也已重創希臘經濟。
按照泛希臘出口商協會的統計,資本管制以來,希臘出口業每周損失8000萬歐元,而進口原材料和產品的短缺額已高達6億歐元。由於正值夏季旅遊高峰期,希臘旅遊企業協會估算,資本管制讓旅遊市場每天損失5萬遊客的訂單。有專家估計,如果資本管制長期持續,希臘會損失5%到7%的國內生產毛額(GDP)。
銀行業人士則認為,即使以過去幾天每天被提出約5億歐元的速度來算,希臘銀行能否在資本管制的第一個周期結束後開門營業,都是一大問題。
「先是社會劇痛,接著是政治劇痛,然後劇痛會往各方面擴散」
雅典工商會主席米哈洛斯寫信給齊普拉斯:「一旦銀行關門,實體經濟的心臟就會停止跳動」。有分析人士評估,屆時希臘「先是社會劇痛,接著是政治劇痛,然後劇痛會往各方面擴散。」
希臘是歐洲文明乃至整個西方文明的源頭,但近代以來與文藝復興、工業革命等機會一次次擦肩而過,不但經濟上雄風不再,在政治文化、社會治理等方面也日益落後。漠視國家利益的庇護主義(clientelism)在希臘大行其道,盤根錯節的家族和地方勢力仍是左右希臘政局的重要力量,整個國家始終難以形成一股向前發展的合力。
有評論認為,希臘目前的問題主要還不是經濟問題,而是政治問題。目前的危機和歐盟的個外力,或許能為希臘提供了改革自新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