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華爾街之狼》當中有一幕讓我印象深刻:男主角Jordan因為同意與FBI認罪協商,在全公司一片惋惜聲中宣佈他將辭去執行長的職務。他在告別演說中提到一位身穿3000美元Armani套裝、開賓士、每年去巴哈馬的別墅度寒假、漢普頓過暑假的王牌營業員Kimmie的故事。當Kimmie在Jordan創業後來應徵工作時,她只是一位阮囊羞澀的單親媽媽,還必須央求Jordan讓她預支5000美元的薪水,好讓她能付兒子的學費。Jordan聽完後,立刻開了一張25000美元的支票給Kimmie。為什麼Jordan如此慷慨?在全場員工泛著淚光的眼神中,Jordan回答:”Because I believed in you.”
我一直記得這一幕戲並非因為李奧納多動人的演技,而是Kimmie的故事讓我想起美國經濟的大問題:學生貸款。
2014年底美國民間負債總餘額約12兆美元,其中最大宗是房貸,約佔70%,第二大是學貸,約佔10%。根據美國教育部數據,截自2015年4月,由聯邦政府擔保及直接撥放的學貸餘額達1.17兆美元,較金融海嘯前成長1.27倍。若再根據聯儲會的統計,加上private label student loan-- 由民營金融機構貸放的學貸,以及循環型學貸,總額將高達1.3兆美元,身上揹有學貸的人數超過4000萬。若從2003年起算,美國學貸平均以15%的年增幅成長,而在同期當中美國學生的總註冊數(包含中學與大學研究所)從1690萬人次成長到2030萬人次,平均年增幅2%。考慮美國四年制公私立大學學費在過去十年內上漲50%,學貸的增幅相當可觀。儘管如此。美國2014/2015年的教育總支出約4020億美元,其中家庭自付款約1510億美元,獎助學金約1240億美元,聯邦學貸約970億美元,打工/租稅減免約200億美元,private label約80億美元。相比美國一年高達17兆美元的GDP,美國學貸的「存量」或許高,但「流量」其實不算高。為何問題很大?
要理解這個問題,得先簡介美國學生貸款的歷史發展脈絡。美國學貸可以略分成兩種:公營與民營。
聯邦擔保與直接學貸:美國政府公辦的助學貸款計畫最早現於1958年的《國家防衛教育法》(National Defense Education Act),旨在因應蘇聯成功發射人造衛星Sputnik號之後美國擔心在太空軍備競賽中落後的焦慮感。在1965年的高等教育法(Higher Education Act of 1965)通過立法後,美國設立了Federal Family Education Loan Program (簡稱FFELP),由聯邦政府擔保97%到100%的本金與利息,由私人金融機構貸放的學貸,一般習稱FFELP Loan。一般貸款年限為5到10年期,亦有12到30年期的品種。利率有固定,也有釘住短期美國國庫券利率加碼浮動,一般會封頂不得超過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