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家隊」救市失利後,北京決定祭出兆元人民幣的財政政策,這是要以大規模資金投入基礎建設的財政政策。此決策既顯示中國經濟下滑的風險日增,也代表北京在「現實逼人」下,為了保增長、保就業、保政權,終究從經濟改革下退下,重回政府主導之路。
在出口衰退的情況下,中國經濟上半年成長率仍守住7%的「官方底線」;雖然外界有懷疑此數據之真實性,因為民間的估計值大概只有5%上下,但股市走熱確實被認為對經濟增長是有重大貢獻,上半年金融業成長17.4%,為GDP成長貢獻了將近1.5個百分點。除了財富效果可能有助民間消費外,股價上漲也紓緩許多企業的財務緊縮壓力,甚至因此幫助新創企業增加、減少失業的壓力。
也因此6月中國股市暴跌後,政府強勢進場救市,用力之深、投入之多,大概在全球各國中算是「創舉」。從官員表態挺股市、到調整融資規定、要企業停牌、禁止大股東賣股、要公司發佈利多,人行也不惜降息注資以支撐股市,最後連公安部都跑到股市,要抓那些「作空的外資邪惡勢力」;當然,國營銀行與國企在上級要求下,市場估計投入超過2000億美元進場護盤。
包括中國媒體在內,都戲稱這股政府組成的救市力量叫「國家隊」;國家隊讓股市暫時平穩2周,接著又再度下滑震盪,7月中國股市下跌幅度創新高,下半年中國股市眼看就難寄厚望,是「少跌就贏」。此時,救市的金融國家隊下場休息,換上財政救經濟的國家隊上場了。
北京這次的作法是透過政策性銀行(全部是國營銀行),為特定的基礎建設來發行債券,預估總規模超過1兆元,預計在接下來數年內分批發行,人行及財政部則對這些債券給予支持與優惠。
這種作法最大的好處是直接挹注實體經濟,為企業帶來業績、創造就業機會,對拉抬經濟成長率的效益,遠比著墨金融面(股市)來得有效且直接。事實上北京在去年就已開始加大財政政策力道,今年上半年開始產生效益。今年上半年中國的公共投資增加近2成,遠高於整體固定投資7.7%的成長率,對穩定及拉高經濟成長功不可沒。這次的「兆元基建投資」算是在過去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大。
不過,再次大手筆擴大財政政策,也存在著相當的風險與問題,主要是投資效益低落與浪費,及地方政府財政危機等2大問題。中國經濟高速成長時代,投資一直扮演著重要角色,投資來源一個是民間投資(主要是大量吸引國外的外人直接投資),另一個就是政府的公共建設投資。2008年金融海嘯時,北京一口氣祭出4兆人民幣的大計劃,撐住經濟成長,但也後患無窮。地方政府負債短短數年就飆上近20兆人民幣,各種缺乏效益、浪費的投資案件也陸續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