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受到偏東風影響,連續2天空氣品質惡化,不過環保署空保處處長盛忠表示,比較今年1至11月7日和歷年同期的數據,監測站達「紅色警戒」的次數、和PM2.5濃度年平均值都有降低,顯示我國的空氣品質正在改善當中。
秋冬一到,空氣污染又成敏感議題,從環保署空氣品質監測網上,細數上午11點達到「紅色警戒」的監測站數,從昨(7)天的15個,到今(8)天已經增加到28個,但吳盛忠公布長期數據統計,比較各年度1月到11月7日,今年監測站PM2.5達到紅色警戒的次數是238,前三年則分別為333、647、797次。
從濃度來看,今年1月到11月7日為止,PM2.5濃度的年平均值是17.6微克/立方公尺,前三年是18.5、19.7、21.6微克/立方公尺。吳盛忠說,從2016年到現在,不管是PM2.5濃度達「紅色警戒」的監站數、或是PM2.5的濃度都在減少,顯示空氣品質正在改善中。
吳盛忠說,面對空氣品質緊急惡化的情況,不論是中央、地方政府、業者都有相關的應變措施可以對應實行,對於民眾也設有健康防護引導措施。他強調,政府一直有在推動空氣品質的污染管制體系,同時也隨時都在應變;例如對大型煙囪盤查體檢、推動工廠鍋爐使用無硫/低硫燃料,目標在2019年實施、加強汽機車的檢驗維修等等。
吳盛忠舉例,昨天台中、協和及興達電廠都有進行降載減排,總降載量為8500MW,相當於1.5個台中火力發電廠所有機組的發電量總和,因而減少29.3公噸的SOx、26.2公噸的NOx、與2.2公噸的TSP。
吳盛忠解釋,台灣電廠1年的空氣污染物值排放量約為10萬公噸,1天相當於排放近300公噸,亦即昨天的降載量估計減少了1/5的空污排放量。而今天0到7點之間,總計降載量為3680MW,SOx、NOx、TSP分別減量21.2、15.8、1.2公噸,目前仍在持續降載減排中。
環境執法重點機動化 2018年已查獲12家違規事業
環保署環境督察總隊副隊長姜祖農表示,環境執法雖是長期持續的工作,也會機動調整執法重點,也就是說空品不良的時候,會針對一些空污排放量大、污染程度比較嚴重的地區,或者如石化產業、電業、塑膠產業等,執行重點稽查管制。
為有效促進各級督察單位追查各種不同的污染型態,環保署今天公布全台14個縣市、3200個地點設置感測器,初步完成感測物聯網的佈建,覆蓋範圍包含44個工業區及科學園區、3萬多家列管工廠等等,讓督察單位藉由感測物聯網的偵測數值,進行污染的比對,更快釐清污染來源。今年為止,環保單位已查獲12家違規事業,並依法告發處分。
環保署說明,環境物聯網感測器的設置高度較低,目前可感測PM2.5、溫度跟濕度,主要監測局部小範圍的行為、如燒烤造成之空污,每3分鐘就會回饋一筆數據,民眾隨時可上「愛環境資訊網」查詢所在地的空品分級;一般的空氣品質監測則針對大範圍區域的的空氣污染物進行監測,回傳的數據為數小時的平均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