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建銘專欄:經濟學的終局與法蘭西的遺產

2015-08-14 05:40

? 人氣

而什麼時候,或者說什麼狀況下勞工工時會降為零呢?答案是三個中文字:「機器人」。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在我們這個時代,機器人技術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往前邁進,曾經機器人只是科幻電影中的角色或者日本企業高層的寵物計畫,現在卻是確確實實地在攻入人類經濟活動的各種領域,特別是在生產製造那環。

以這樣的進步速度,所有的生產和服務都由機器人提供的世界指日可待,在那樣的世界中,人類不再需為了生存去從事任何的生產和提供任何的服務,因為所有必要的產品和服務都已經由機器人代勞,人類任何的肉體和心靈的勞動都將和經濟需求脫鉤,而成為個人選擇。

這就是人類經濟學的終局,一個生產力無限大的世界。

在生產力無限大的世界中,資本和勞力如何配置已經不再是個值得研究的問題,資本和勞動各應該獲得多少預期回報也不再有任何意義,資本主義就不再具備有理論上的必要性,將會直接走入歷史博物館供人瞻仰。

在生產力無限大的世界中,唯一剩下的經濟問題是如何分配產品和服務給所有人類。

而如果假設經濟問題是人類唯一在乎的事情,那麼在生產力無限大的世界中,社會主義甚至是新形式的共產主義將會成為主流,因為所有的「經濟問題」都已經被簡化成「分配問題」,裡面不再有取捨的計算,也不再有效率的考量,一切都只因為生產力已經是無限大。

在這個不需要任何有經濟目的的肉體和心靈勞動的世界中,所有人類將被迫面對一個目前只有哲學家在乎的問題:人類「存在的意義」到底為何?

事實上「存在的意義」這個問題在資本主義旗手的美國是如此地被忽視,以至於大多數討論此一主題的美國知識份子在寫作時仍使用法文的「raison d’être」來指稱。反觀在受到尼采啟發並且孕育出存在主義的法國,每個學生在高中就受過哲學課程的折磨,以至於就算是最入世的法國人,也不會斷言說存在是有意義的。

體現在生活實作上,法國人保留了大量非理性的行為,包含其實根本無法盈利的高級訂製服業以及米其林三星餐廳等。透過刻意維持生活中這些非理性的部分,法國人無意中為自己備好了在生產力無限的人類經濟學終局中最重要的武器:所有跟功能和利益最大化無關的、但卻能讓人免於無聊的各種專長。

從這個角度來看,儘管致力於提升經濟生產力以及人類福祉的美利堅,對於法蘭西在經濟上的反動習慣長期不屑,但哪天等矽谷達成最終使命,將生產力無限大化時,美國人可能反而得回頭過來求教於法國人,如何在這個人類經濟學的終局中,透過執行非理性的活動來降低自己從摩天大樓一躍而下、一了百了的衝動。

我想我的法國合夥人們早已經摩拳擦掌,迫不及待了⋯⋯

*作者台灣大學電機畢業,在台灣、矽谷和巴黎從事IC設計超過十年,包含創業四年。在巴黎工作期間於HEC Paris取得MBA 學位,轉進風險投資領域,現為Hardware Club合夥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

楊建銘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