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不要錢,也不要孟加拉的幫助,只要緬甸政府把人權還給我們」被連根拔除的民族:一個羅興亞家族的真實故事

2018-11-20 12:25

? 人氣

在2017年底發生的屠殺中,大量羅興亞小孩子遭到迫害、屠殺,讓他們必須逃離家園。(Junhee Jang攝)

在2017年底發生的屠殺中,大量羅興亞小孩子遭到迫害、屠殺,讓他們必須逃離家園。(Junhee Jang攝)

長駐亞洲的西班牙記者大衛・西門內斯(David Jimenez)在他的著作《雨季的孩子》裡,描述泰國是第一世界與第三世界的中間點,許多人都會來到這個地方尋求翻身的機會,對羅興亞人還有貌貌蘇(Maung Maung Soe)一家來說也不例外。他從緬甸到孟加拉、馬來西亞、再來到泰國,跨越了上千公里之後,羅興亞穆斯林貌貌蘇希望這裡可以是落難記的終點,也盼望是讓他們安身立命的起點。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西班牙記者大衛・西門內斯(David Jimenez)的著作《雨季的孩子》。
西班牙記者大衛・西門內斯(David Jimenez)的著作《雨季的孩子》。

社會階層的底端:無國籍者

雖然到了泰國,但他們身上仍揹著在若開邦時就被強加上的枷鎖。身為無國籍者的羅興亞人要像正常人一樣的生活,要花的力氣超乎一般人的想像。

「根據泰國官方統計,成功獲得『臨時居留證』登記的羅興亞人大約有五千人,他們在泰國法律上的身分是來自緬甸的移工。而非法居留的人數在國際非營利組織『鞏固人權』(Fortify Rights)的統計下約有一千人。」長期關注東南亞人權狀況的「鞏固人權」專員普坦妮(Puttanee Kangkun)說。泰國社會對羅興亞人無國籍的狀況並不清楚,通常會以為羅興亞人跟持有緬甸護照的移工比起來,並沒有什麼不同。

苦難流離的羅興亞人。(Junhee Jang攝)
苦難流離的羅興亞人。(Junhee Jang攝)

但是小小的一本護照,卻讓他們的生活有相當大的不同。緬甸政府奪去了羅興亞人的國籍,在沒有合法文件的保護下,他們二十四小時都活在被逮補的恐懼之中,生病了無法看醫生、小孩子無法接受正規教育,更不用說想找合法的工作賺錢,無論到哪裡都寸步難行。

「我後來發現,如果要長時間待在泰國,你必須要有護照。」剪著小平頭,說話不時在空中揮動雙手,在泰國打滾超過二十年的經驗讓伊斯邁(Hajee Ismail)言談之間有生意人的幹練。伊斯邁是貌貌蘇的表哥,他因為在緬甸參與政治抗爭遭到通緝,在1995年跨越邊境來到泰國之後,先在路邊賣羅提煎餅(Roti)、當保全或是低調打黑工慢慢存錢,雖然曾被抓過遣送回緬甸過幾次,但他都馬上再回到泰國賺錢。

「我存了一筆錢,偷偷在緬甸『買』了本護照,這樣我就不用一直提心吊膽了。」伊斯邁到泰國後,花三年的時間存錢「打通關」買護照。成功後他以緬甸穆斯林的身分在泰國生活,並娶了泰籍妻子,漸漸穩定下來。這才讓他在這個號稱是微笑國度的泰國,臉上出現笑容,可以稍稍喘口氣。

伊斯邁。(Junhee Jang攝)
伊斯邁。(Junhee Jang攝)

已經是三間雜貨店老闆的伊斯邁在辦公室內的牆上掛滿各種表揚狀,象徵著他在泰國的成就。但在這些看似安穩的生活背後,只要有一個環節出差錯,他就會回到過去戰戰兢兢、在街頭生活的狀態。

「我之前買的緬甸護照快要過期了,現在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泰國發給他的是外籍居留證,並沒有公民身分,而他手中的緬甸護照時效即將在2018年到期,若沒有成功想方法讓緬甸政府幫他換發新的護照,他又會變回被視為麻煩製造分子的無國籍者。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